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中职护生对《内科护理》的学习需求,构建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与传统的学习模式进行比较,探讨混合式学习模式对中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业成绩的影响,为完善混合式学习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内容1.设计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采用访谈法获取中职护生《内科护理》的学习需求。访谈对象为河南某中职卫生学校2017级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的9名护生;根据访谈结果采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逐级分析,最终总结出中职护生对《内科护理》的学习需求,即学习资源需求、学习活动需求、教学评价方式需求和教师角色需求。依据访谈结果得出的结论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专家咨询,合理构思设计适用于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2.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于中职《内科护理》教学。在该校2018级护理专业的6个班级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58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42人,年龄(16.72±0.84)周岁;对照组共57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43人,年龄(16.72±0.92)周岁。教学时间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内容是中职《内科护理》教材的五个章节。实验组使用混合式学习法,对照组使用传统学习法。结果1.依据中职护生对《内科护理》的学习需求,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在三个教学设计原则和四个实施策略的指导下构建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教学阶段即:课程准备阶段、课前知识内化阶段、课堂知识升华阶段和课后实践技能提升阶段。2.混合式学习教学前对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和上学期综合测评成绩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护生具有可比性。混合式学习教学前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分别为:实验组(77.83±4.36)分、对照组(78.56±4.72)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式学习教学后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分别为:实验组(87.38±5.05)分、对照组(79.04±3.86)分,实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混合式学习教学前后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生混合式学习教学前后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式学习教学前两组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分别为:实验组(234.98±11.55)分、对照组(236.3±11.5)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式学习教学后两组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分别为:实验组(270.72±14.54)分、对照组(237.82±10.39)分,实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混合式学习教学前后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生混合式学习教学前后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在课程结束后一周进行《内科护理》理论和实践技能考试。理论考试成绩实验组(85.36±5.67)分、对照组(77.91±6.05)分,两组护生成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实验组(87.19±5.05)分、对照组(80.07±6.5)分,两组护生成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中职护生对《内科护理》的学习需求构建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与传统学习方法相比较,能够显著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业成绩水平。混合式学习应用于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