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聚合物功能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ong8595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质素作为丰富的天然芳香聚合物,可再生可生物降解,但由于其自身结构复杂,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工业废弃物,不仅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且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论文以木质素的光学性质以及光热性质为主要研究内容,利用其独有的化学结构特点,制备了光转换薄膜、光管理薄膜以及光热转换薄膜,并分别应用于植物光合作用,太阳能电池以及光热焊接领域中。开展木质素发光与光热性质研究,有利于推动木质素在光致发光与光热转换领域中的高值化应用,对于实现林木资源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木质素固有的荧光发射特性,将木质素磺酸钠(LS)掺入到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基质中,制备了一种可持续的光转换薄膜,该复合薄膜可以用于增强叶绿体的光合作用。研究了光转换薄膜的光学性质包括UV-Vis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光转换薄膜可以有效的吸收太阳光谱中紫外区域的光并发出与叶绿体吸收光谱非常匹配的蓝色荧光。通过希尔反应,铁氰化物还原测试以及测量产生ATP的量来分析光转换薄膜对体外分离得到的叶绿体的光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光的照射下,被光转换薄膜覆盖的叶绿体溶液所产生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是对照组的1.4倍。同时,光转换薄膜还可以增强光合反应活性,最多可以提高21%的电子传输速率。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叶绿素荧光参数测试,进一步研究了光转换薄膜对活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合理的光转换薄膜能够将3周龄拟南芥的光合作用提高约10%。此外,为了证明这种简单、高效增强叶绿体光合作用策略的普适性,将酶解木质素(CEL)加入到聚己内酯(PCL)基质中,得到CEL/PCL光转换薄膜。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CEL/PCL光转换薄膜利用紫外光下转换的特性同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叶绿体的光合作用。木质素属于天然生物质材料,其光学性质十分不稳定。因此,需要对木质素进行一定的化学改性,使其具有稳定的光学特性以及赋予木质素更多的功能。通过“巯基-稀”改性手段对精制后的酶解木质素进行化学改性,将多巴胺引入到酶解木质素分子中。通过2D-HSQC核磁共振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合成产物的成分、分子结构以及元素结合方式进行分析确证。随后利用溶剂置换手段诱导改性木质素进行层层自组装得到了形貌均一的木质素中空纳米颗粒(L-H-NPs)。后通过将L-H-NPs溶液p H值调节至10.4,引发改性木质素分子上多巴胺的碱催化聚合,使L-H-NPs层层交联,球体内部和外部形成分子网络结构,最终形成木质素多孔纳米颗粒(L-MS-NP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形成的L-MS-NPs微观形貌进行分析。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以及荧光光谱仪对L-MS-NPs的光学性质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L-MS-NPs在200 nm至400 nm的紫外区域显示出强吸收,并且在激发波长为365 nm的激发下该纳米颗粒发出稳定的蓝绿色荧光。此外,L-MS-NPs还具有优异的强粒子稳定性,其粒径在超声破碎实验处理5分钟后并无明显变化。随后,将制备的L-MS-NPs嵌入到聚乙烯醇(PVA)基质中,以生产同时具备雾度、荧光和室温磷光(RTP)的光管理薄膜(L-MS-NPs/PVA)。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对L-MS-NPs/PVA复合薄膜的雾度及透光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薄膜具有高雾度及高透光率特性。使用原子力扫描探针显微镜(AFM)分析了L-MS-NPs/PVA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并揭示了该复合薄膜优异雾度特性的形成机理,即在复合薄膜中L-MS-NPs的稳健形态导致L-MS-NPs/PVA复合薄膜粗糙的表面形貌,最终引发了巨大的光学雾度。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以及荧光光谱仪对L-MS-NPs/PVA复合薄膜的荧光及室温磷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MS-NPs/PVA复合薄膜显示出了优异的荧光发射以及长余辉室温磷光发射特性。L-MS-NPs/PVA复合薄膜通过雾度,荧光发射以及长余辉室温磷光发射的协同作用,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PCE)从~3.9%提高到~4.1%。木质素不仅具有优异的光致发光特性,还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特性,是天然的光热材料。本研究中,通过溶剂交换诱导自组装以及物理吸附方法,制备了木质素负载硫化铜纳米颗粒(L-NPs@Cu 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L-NPs@Cu S的微观形貌,晶格以及表面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NPs@Cu S的微观形貌均一,呈高度一致的球状,粒径约为250 nm,并且硫化铜成功地负载在木质素纳米颗粒上。L-NPs@Cu S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特性,在光强为150 m W/cm~2的模拟太阳光照射下,L-NPs@Cu S粉末的表面温度在20分钟内可以从36.6 oC升高到约79.9 oC。同时,增加模拟太阳光的光强可以增强L-NPs@Cu S的光热转换效应。将L-NPs@Cu S掺入到聚己内酯(PCL)基质中,制备了一种具有光热特性的L-NPs@Cu S/PCL复合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L-NPs@Cu S/PCL复合薄膜的表面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NPs@Cu S均匀的分布在PCL基质中。对L-NPs@Cu S/PCL复合薄膜的光热转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光强为150 m W/cm~2的模拟太阳光照射下,70%L-NPs@Cu S/PCL复合薄膜的表面温度在20分钟内可以从36.7 oC升高到约70.6 oC。将L-NPs@Cu S/PCL复合薄膜应用于光热焊接,得到的焊接后的L-NPs@Cu S/PCL复合薄膜与焊接前的复合薄膜没有明显差别,表明L-NPs@Cu S/PCL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自愈合特性。
其他文献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系菊科(Asteraceae)蒿属(Artemisia)的一年生草本,其叶表面的腺毛中含有抗疟药物——青蒿素(ART)。为了实现黄花蒿中有效成分的高值化加工和利用,本论文从黄花蒿中高效提取青蒿素,利用超声载药法构建了口服果胶-酪蛋白胶束(PC)负载青蒿素药物递送系统(PC-ART)和PC负载青蒿琥酯(AS)药物递送系统(PC-AS),在对二者进行表征时
学位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典型的森林依赖地区,与其他资源型城市相类似,“资源诅咒”也成为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无法绕过的话题,当地居民的生计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但以往的研究普遍以静态分析为主,鲜有涉及职工家庭生计系统的动态、对比研究。同时研究内容以职工家庭的收入、就业、社会保障等具体事项为主,鲜有研究职工家庭生计系统的适应、恢复能力。因此,本研究将生计恢复力引入到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生计系统的
学位
随着中国城市化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成为引领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覆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到城市化的稳定性和质量水平。但植被资源的长期过渡消耗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尽管,一系列国土绿化保护与建设措施有效遏制了植被资源枯竭,但是,植被的自然属性决定植被资源恢复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彻底解决植被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将
学位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略,要求林业承担起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夯实生态根基的伟大使命。森林能够为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林业发展方式已从追求经济效益转向生态效益,步入生态建设为主时期。由于公共产品、外部性等原因造成的市场失灵,森林更多的是以非市场化的方式对人类福祉作出贡献,长期缺乏科学的价值评估。传统的森林资源核算体系对
学位
林业经济增长是林业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有效推动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产业经济增长一直是国有林区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随着“天保工程”、全面禁伐等林业政策的实施,林木资源开发利用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以木质林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以非木质林产品为主的资本密集型林业产业布局尚未形成,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国有林区长期存在的体制性、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经济发展,提出“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等重要论断。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资源,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林业资源存量的主体。但我国重点国有林区自身的经济基础薄弱,“资源诅咒”现象凸显,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制约着林区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两座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发挥再造生态环境新优势,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为保护环境和发
学位
作为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公园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为驱动,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供给生态产品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森林公园旅游是森林旅游产业的最为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林业持续经营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森林公园旅游随之也暴露出发展不均衡、生态安全问题突出、综合效益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森林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承载力视角研究我国森林公园旅游发
学位
木材剩余物和废弃物的高效转化和功能化利用一直是木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纤维素作为木材三大组分中含量最高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分子结构规整、表面官能团丰富、多级尺度等诸多优点。因此开发这种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可大规模生产的纤维素基催化材料,对其转化途径、构效关系和功能用途开展研究是本论文的重要内容。本论文以天然丰富可再生的木质纤维为原料,在纤维素的多级尺度上加以调控来实现高性能催化材料的制
学位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森林不仅能够提供林产品,维护生物多样性,而且在调节气候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化异常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了森林生态安全,制约了经济社
学位
生物酶催化法处理环境水污染物是绿色高效的污染控制方法,逐渐成为未来解决环境水污染问题的发展方向之一。漆酶能够催化酚类、芳香胺类及芳香羧酸类化合物的氧化降解又不产生有毒副产物,使其在木质素降解、印染废水脱色、环境修复等领域有着极大应用潜力,但是漆酶制剂的高成本、低稳定性和难以回收利用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固定化酶技术是提高漆酶稳定性、重复使用性以及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其中载体材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