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体系的完善和职能的充分发挥将关系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农村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代表。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过8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已逐渐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同样突出,尤其是合作制特征非常模糊、制度性绩效不足、经营效益低下,这些都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和农村合作金融功能的充分发挥。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以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经济学、金融学等基本理论,采用比较分析法、史实论证法等研究方法对合作金融的内涵和特征进行全面的论证分析,同时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合作金融事业的壮大,新时期应赋予合作金融新的内涵并进行认真探讨和界定;在认真总结了国外合作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模式道路,并结合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的基础上,论证了当前我国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现实的必要性、模式选择的可行性和对策实施的可操作性。 论文的重点是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文中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合会等合作金融组织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认为当前我国现有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很不规范,制度性绩效不足,经营效益低下,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本文在第五部分中具有创新性地提出了当前发展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三个基本思路:一是再造我国农村信用社;二是规范和发展我国民间合作金融组织;三是构建新型有特色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同时认为,在具体模式选择上,一方面应紧密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科学选择,另一方面根据最近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效相机抉择。 最后,本文认为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应采取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法律法规保护及有效的金融监管等措施,以促进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