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内外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经验,对于低渗油藏依靠地层天然能量不能提供足够的产能,必须采取增产措施,通常是采用水力压裂的方法对地层进行改造。V42断块1994年正式投入开发,每一口井都采取了压裂措施。在进行压裂设计时,基本是根据单井的生产情况而定,设计目标为单井产能最大化,缺乏以区块为单位的整体观念。而在开发过程中,压裂井之间的互相影响日益显著,单井压裂设计的缺点也表现出来。本文通过研究改进了压裂设计方法,以断块整体为设计目标,研究使得区块产能最大化的压裂措施优化方案。主要成果为:1.应用等值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不同井网方式情况下的压裂井产量预测公式,据此可以优化在不同情况下,不同含水饱和度情况下的最优裂缝参数,并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整体压裂优化设计找到了一种简便的方法;2.从理论上研究了各种情况下裂缝参数对产能的影响。所研究的裂缝参数包括:生产井裂缝长度、注水井裂缝长度、导流能力、生产井压差、注水井压差及各向异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不同地层水饱和度情况下裂缝参数的优化:Sw=30%、Sw=50%及Sw=60%;3.研究压裂措施在V42块的效果,建立了V42块油藏数值模拟模型。采用目前主流的商业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进行建模工作,保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和通用性。该模型在本项目结束后仍然可以被其它数值模拟项目所使用,或者直接用于油田生产动态评价,有效的保障了油田投资;4.根据生成的模拟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地质储量。该研究区上报地质储量为113万吨。根据此数据,调整了计算模型的部分参数后,最终计算得到的地质储量为113.5万吨。与上报储量基本吻合,符合数值模拟的要求。5.根据V42块的实际生产历史数据进行了历史拟合工作,使得建立的模拟模型能够反映V42块的实际情况。历史拟合是油藏数值模拟中耗时最长、工作量最大的阶段。本次研究严格按照历史拟合的标准,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计算,合格的完成了V42块的生产历史拟合工作。6.油藏开发效果分析。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得到了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和地层压力分布图。再结合生产过程的实际资料,对油藏开发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7.在V42块模拟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前面理论研究的成果,对各种压裂措施在V42块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模拟。得出的结论是:适合V42块实际情况的裂缝半长为75米,裂缝导流能力为30 m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