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利益密集的发达地区,农民上访事件频频发生,强度也更为激烈,上访治理成为基层治理中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浙江地区较为发达且阶层分化明显的D镇的农民上访案例的分析,呈现了上访作为农民的一种特殊的阶层怨恨释放方式,主要源于经济分化加剧致使阶层固化,精英阶层掌握村庄利益资源的分配,形成乡村利益同盟和“强国家——强社会”型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对底层农民进行社会政治空间的挤压,使阶层之间产生怨恨,产生了对抗现有秩序的上访群体。本文重点分析了阶层分化的社会结构对农民上访的生成逻辑和诱发机制。首先,通过对既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已有的上访研究多集中在利益表达方面,缺少对其他上访类型的关注,缺乏村庄的整体结构性视角。本文从村庄社会结构视角出发,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对一定社会结构下阶层情绪表达的上访进行研究,将扩展现有上访类型研究视角。其次,论文呈现了农民上访的“艰难”过程及底层“沉默的大多数”借上访表达对村庄内阶层排斥的不满。文章着重考察了“怨恨”的基础是底层村民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被日益分化的村庄社会结构边缘化,形成对强势上层社会情绪的累积。最后,笔者认为,信访并非仅仅是维权表达,而是用来反映个体和集体对社会结构不满的发泄渠道,是一定社会结构下的社会情绪表达。它反映出在经济分化导致的阶层“圈层化”的社会中,被排斥的底层村民在权利保障上面临的巨大困境。为此,构建起切实有效的农民权利保障体系,对于改善乡村治理绩效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