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广东省政府对连阳瑶族的治理与开化研究(1927—1949)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gt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是百年中国的历史主题,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从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到内地边缘与边疆民族落后地区,次第开展了早期现代化的历程。然“内地的边缘”的民族地区早期现代化陷入发展困境,体现出民族性、过渡性、边缘性等特点。值得指出的是,国民政府时期广东省连阳瑶区早期现代化也出现以上困境,具有代表性,值得我们研究。1926年,接受孙中山先生“扶植弱小民族”思想的广东省政府率先在粤北瑶族聚居区设立连阳化瑶局,一改历代封建统治者实施的消极被动的瑶汉分治的民族政策,转而施行积极主动的现代化的民族政策,以求瑶民能最终享受现代化文明的成果。为此,广东省政府构建了一套瑶区现代化体系。广东省政府以县治为中心,将瑶区社会整合至全国统一政区。1926年至1946年,广东省政府一直努力将“内地的边缘”的瑶区整合至全国统一的县自治管理体系。因时局的动荡、地方势力的干扰等因素影响,治理连阳瑶民机构先后经历了“准政区”性质的连阳化瑶局(1927—1935年)和安化管理局(1936—1945)年,直至1946年,在内政部和广东省民政厅共同努力下,才在连阳瑶区设立连南县,这也让连阳瑶区政权建设与社会治理步入正轨,奠定了现今连南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为适应现代化治理的需要,广东省政府重构瑶区社会秩序。民国时期,汉民大量进入瑶区活动,推动了瑶区社会进步,同时汉民身份的复杂性及给瑶区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得之前政府推行的族群隔离和间接治理的模式已无法适应瑶区社会复杂化、族群多元化的现状。为顺应瑶区族群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广东省政府改造了瑶区基层治理体系,废除瑶长练,推行保甲制,并初步构建了“族群分权”的社会治理模式,积极拉拢瑶族精英和在瑶区的汉商,加强对瑶区基层的掌控。在处理严重破坏瑶区社会秩序的“烂瑶”、“瑶虫”时,瑶民习惯法与国家法和瑶区汉人既得利益者与政府政策的冲突贯穿始终,以致广东省政府与他们上演了多场“法”与“权”较量。发展与改善瑶民生计的开化政策,是瑶区早期现代化至为关键的一环。广东省政府的开化政策,并不是单纯的同化,而是在不主动追求大的社会变革下,以政府为主导方,训练瑶民实现自治、传授现代知识技能,让其享受现代文明成果。以此为目的,广东省政府大力发展与瑶族生活相关的教育、农业、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虽未完全改变瑶民贫穷落后的生活局面,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瑶民生活条件。总的来说,国民政府时期的连阳瑶区早期现代化处于起步、发育阶段,仅停留在观念和制度层面上,对于衡量其现代化实现程度的核心和基本标志的物质现代化水平——工业化,未能实施。同时,作为内地边缘地区的连南县早期现代化发展困境,所引发的内地的边缘是否可以完全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其他文献
对知识的追求在古希腊就已有之,但是科学知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只有基于经验的,经过严密的推理得到的知识才能称得上是科学知识。研究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问题,首先就要
航空运输作为传统行业,不仅没有受到互联网冲击,反而享受到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便利.航空公司正在向成本精细化,服务简约化,管理数字化等方面进化.新技术的应用成为促进民航业快
本文是针对包头稀土氯铵废水处理与资源化进行的研究。稀土氯铵废水是在生产单一的碳酸稀土过程中产生的,包括母液和水洗液。大部分企业已经将浓度高的母液直接蒸发结晶,生产
常减压装置是炼油加工的“龙头”,同时也是石油化工行业的耗能大户,其能耗约占炼油厂总能耗的20%左右。常减压装置换热网络的设计水平对其能量回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其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高校在思政教育中运用传统文化要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
本文介绍抽水蓄能电站发展的四个阶段,系统论述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中的作用,提出在南方电网区域内加大抽水蓄能电站的配置比例、加快建设速度、尝试引进抽水蓄能新技术和探索
在反复加载-卸载条件下,测量了35号冷轧钢试件在不同的最大拉应力作用下,试件表面某确定点漏磁场随拉应力的对应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当最大拉应力σmax为255~496MPa时,磁感应
芳烃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的基础原料,而芳烃的主要生产工艺为芳烃抽提,目前石油芳烃已经成为芳烃的主要来源。随着催化重整和蒸汽裂解反应深度的不断提高,石油芳烃中的非芳
基于序列图片的数字三维全景技术,把静态的图片缝合在一起形成360度全景影像,能真实再现现实景象。这些新功能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给浏览者带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正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和高校教育的不断创新,社会各界人士开始高度关注到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上。体操运动作为高校体育建设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必不可缺的体育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