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掺杂类金刚石薄膜的设计制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综述了磁控溅射技术和类金刚石薄膜(Diamond-like carbon based films,简称DLC)的研究进展。以此确定了研究思路,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金属掺杂DLC薄膜(Ti-DLC、Mo-DLC及Al-DLC薄膜),研究了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其相互的关系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不同射频功率下制备出了一系列纳米碳环/Ti-DLC多层复合薄膜。分析了薄膜的成分和金属元素含量,定性、定量分析了薄膜中的纳米碳环结构,并考察了其机械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的中金属元素含量较低(小于1.5at.%),且是以原子形式存在,对薄膜的性能影响较小;而纳米碳环对薄膜的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当薄膜中纳米碳环相对含量较高时,薄膜表现出较低的摩擦系数(0.028)和磨损率(3.54×10-7mm3/Nm)、良好的弹性恢复率(66%)及较低的硬度(9.8GPa)。  2.在不同基底偏压下制备出了一系列Mo-DLC薄膜。考察了基底偏压对于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底偏压从-900V增加到-1100V时,能量粒子的刻蚀作用随之增强,使得薄膜厚度从1.68μm减小到了1.09μm,而薄膜中金属元素含量、薄膜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受偏压影响较小。而基底偏压增加对薄膜的内应力有着显著影响,当基底偏压增大时,内应力由-0.31GPa增加到了-1.05GPa。在适当的偏压下,薄膜表现出较小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  3.制备了一系列Al含量不同的Al-DLC薄膜。通过调控射频功率并改变薄膜中Al元素含量,考察了Al掺杂对与薄膜成分、结构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元素掺杂使得薄膜中的sp3-C生长受到抑制,sp2-C增加。当Al元素含量由0.21at.%上升到0.43at.%时,薄膜的纳米硬度从18.5GPa下降到了16.1GPa,但薄膜表面石墨化程度增强,吸附水分子能力增强,在水介质下的摩擦阻力变小,从而使得摩擦磨损减小。在Al元素含量适量时,Al-DLC薄膜在空气和水介质中均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我国体育战线捷报频传,竞技体育成绩显著。体育健儿自强不息、奋勇拼搏,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为祖国赢得了巨大荣誉。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型也给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本文拟对竞技体育中存在的主要道德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一些理论分析,并从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便为净化竞技体育环境,促进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做些努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对策  1
隋唐时期皇权渐趋稳定,扭转魏晋以来门阀大组对皇权的压制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由此产生的科举制度使得文官集团的力量不断扩大,“关陇贵族”在接连的打击下不断走向衰败,“出
液压系统重量轻、功率大、体积小且精度高,目前在航天航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以及冶金工业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且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旦液压系统出现故障,将会造成重大
物业人肩负重任,挺在一线,为小区业主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寓诚物业疫情防控不断升级,对所有出进小区的车辆轮胎进行消毒,对进入小区的所有人员设有鞋底消毒垫,确保业主健康与
期刊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和治理,是多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的环保领域热点问题之一。就污染物的检测而言,荧光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简单快捷等优点,是污染物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群众始终坚持我党的领导,使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尤其在新时期,我党应加强廉政建设,以规范领导干部人员的行为方式,使其能够为人民群众造福,推动国家建设和发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不断开展,取得一定的成效,能够对我党廉政建设发挥着积极的推动性作用。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做法与经验  
在建筑工程任务推进的过程中,钢筋工程是其中的核心性环节,其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效益形成直接影响.并且,相比于其他施工环节来说,钢筋工程所涉及到的因素以及要点相对较
本研究从生物矿化的角度出发,选取3棵15年生的直干桉(Eucalyptus maideni)活立木为研究对象(一棵注射硅酸钠溶液,一棵注射氯化钙溶液,还有一棵素材做对比试验),进行生物矿化人工
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集有机高分子与无机纳米组分于一体的新功能聚合物材料,其结合了无机物的刚性、热稳定性、尺寸稳定性与聚合物的韧性、加工性等,同时兼具纳米
硒是人畜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环境中分布分散且含量较低,但对人体有巨大的生物功效。植物是人类补硒的主要来源,植物中的硒含量及有机形态是补硒的重要指标,准确分析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