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唐诗、宋词、元曲甚至民间流传的民谣都为我国现代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艺术歌曲这类歌曲体裁是继“学堂乐歌”之后,在上世纪20年代初兴起的。在烽火连天的年代,国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创作出属于自身民族的文化艺术具有强烈的愿望。音乐家、作曲家自海外留学归来,借鉴西方艺术歌曲的形式,谱写了大量的“中国艺术歌曲”。在追求民族文化发展的年代,古诗词艺术歌曲这类体裁是在作曲家的各种尝试下诞生的,突破传统的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与古典诗词的吟诵特征发展融合顺应时代潮流,爱国作曲家们,为创作最具中国文化精髓和民族特征的声乐作品,在选词上独具匠心,古典诗词成为了作曲家们歌曲创作选词的宠儿。同时,也掀起了歌唱家们音乐会上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热潮。困扰声乐演唱者们的问题也就产生了:如何才能把古代文人雅士的诗词唱出原汁原味的感觉来?随之,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与探讨也越来越多,涉及的角度与内容不尽相同。有探索其诗词意境的、研究其咬字吐字的、探究艺术特点的、也有研究其创作特点的……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如何更好地演绎与表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蕴。而作为古诗词艺术歌曲区别于其他声乐作品且最重要的特点:吟诵特征——却没有被研究者们深入挖掘和看重,只作为一个众多文献中很小的点进行论述。近年来,研究者们也逐渐回归到古诗词本身,从古诗词的吟诵特征入手进行更深入、更本真的探索,相关的研究不仅不够全面且屈指可数。本文将通过对古诗词的吟诵特征来论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绎。本文不再是单纯的对某种唱技的理论研究;也不是对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的技巧研究;更不是某种音乐风格的探究。而是从中国古诗词语言的特点入手,剖析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声调音韵、诗词格律、诗词的情感意境等特点。古典诗词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也有着较深的联系。随着历史的变迁,古典诗词日新月异,从诗经楚辞到宋词元曲、从律体诗到长短句,在结构上、主题上都日渐改变,但古诗词所独有的意境、音韵、节奏和吟诵性一直从古至今得以完美传承。笔者以古诗词的吟诵特征为立足点,结合字词的平仄韵律与声乐演唱技巧,探索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吟诵特征对其演唱方式和意境表达的影响。明确古诗词吟诵风格:一、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古典诗词饱含文人的思想感情与丰富想象,语言凝练且生动形象,能精准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怀,刻画出深刻意境;二、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字数有变化,但要求平仄、音韵和谐,断句有节奏,语言深具音乐美,吟诵起来须节奏鲜明、朗朗上口;三、有律有调、吟唱自如。在音韵的结合和调式上有这严格的规范和并不死板的变化发展变化,诗词押韵必不可少;诗词吟唱总有音乐相伴,都曾入乐演唱。以五首古诗词艺术歌曲为例,阐述了从诗词的音韵格律、情感意境入手,同时结合音乐创作中的吟诵风格,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对情感处理恰如其分,不过分渲染,将歌曲富有意境地演绎出来。力求在演唱中完整地呈现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