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璧莲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璧莲小说聚焦20世纪后半期以来华裔移民及其后代在美生活的现实状况,追溯他们在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表达了对美国少数族裔的深切关怀和对美国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为提升亚裔文学在美国文学中的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任璧莲强调作家的“社会责任”比追求艺术的自由更加重要,凸显文学的社会功能;认为写作的目的就是描述“生活实际是什么样子,促使读者思考应该如何生活”,或者展示“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揭示“人类认识的有限性”。要之,文学作品是关乎伦理道德的,它能够让人们学会如何德性生活,或者思考应该如何生活。正是由于作者对文学作品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作用的高度重视,伦理主题成为贯穿任璧莲小说的核心内容之一。  任璧莲小说主要围绕“此时此地”普通华裔移民个体“自我”在当代美国社会的生活经验,描述他们在家庭、社区和社会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及其在困境中的反思与走出困境的方式,以此唤醒读者思考“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规范,这是作者追求“伦理和艺术”统一的具体表现,也是其小说的重要主题。本文以《典型美国人》(Typical American,1991)、《莫娜在应许之地》(Mona in the Promised Land,1996)和《世界与小镇》(World and Town,2010)三部长篇小说为蓝本,着重探讨任璧莲小说所反映的伦理冲突和解决途径,分析其中的伦理内涵及其嬗变过程,并藉此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任璧莲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魅力,其伦理主题可大体分为家庭伦理、族裔伦理和信仰伦理三类。《典型美国人》侧重反映华裔知识分子移民的家庭伦理,《莫娜在应许之地》侧重表现族裔伦理,《世界与小镇》侧重探讨各族群之间的信仰伦理,其不同时期的作品侧重点各有不同。作者对伦理问题的认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注移民家庭成员之间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伦理困境;二是探讨华裔与其他族裔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对族裔理解的困惑和产生的冲突;三是揭示不同信仰之间发生复杂矛盾和冲突时的尴尬状况。作家对伦理主题的阐释,呈现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逻辑发展过程,展现了对个体的自我与家庭成员之间、其他族裔成员之间和不同信仰者之间种种关系的深刻思考。凡此种种,体现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对美国多元文化社会现实中少数族裔的生存状况的忧思,并藉此抨击美国当代社会中的种种伦理失范行为。任璧莲小说所考察的种种关系,正是全球化时代人类所面临的共同伦理道德问题;正因如此,其所蕴含的深刻的伦理内涵,超越了华裔或者美国作品时空的界限,从而具有了普遍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一位有道德感的美国当代作家,任璧莲总是站在美国作家立场上进行写作;她能够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提出并不断地探讨人类生活中的种种伦理关系,并借助大量生动的伦理景观,丰富和发展着“关爱、共存、和谐、多元”等伦理思想;其所积极探讨的普世伦理,对全球化时代人类和平相处、共同发展至为重要。较之哲学家对伦理现象的揭示与探索,任璧莲小说所呈现的伦理追寻过程中的一个个生动伦理景象,显得更具震撼力,乃至更加深刻。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一项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自主听力学习中心练习听力的自主性的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澄清在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这种环境下,学习者的自主性与听力成绩之间的关系,并进
本文介绍了Power Integrations公司推出的新款控制器IC LinkSwitch-Ⅱ,可以使手机充电器的元件数减少30%,并将空载功耗降低至仅为30mW.
德语曾经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占有重要一席,但其语言地位于两次世界大战后逐渐丧失。与此同时国际学术交流领域中的英语化现象愈演愈烈,英语作为最常用的通用语长期占据垄断地位,学
学位
井伏鳟二(1898-1993)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负盛名的作家。在其漫长的文学生涯中,战争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尤其是二战中的征用经历带给了其文学深刻的影响,催生了一系列以战
广告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反映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同时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塑造、强化或者改变着人们的社会身份和社会生活。广告话语反映并且构建社会对于女性的意识形态。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