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技术在骨肿瘤的应用价值,旨在应用超声检查技术对诊断良、恶性骨肿瘤作出客观评估。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19例恶性和14例良性骨肿瘤进行检查,观察分析病变的声像图特征、血流分布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先用二维超声(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2DUS)观察病变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周围软组织有无浸润,重点观察骨质破坏情况,有无肿瘤骨皮质抬高与延续性破坏,骨膜掀起增厚。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olor Doppler Energy,CDE)观察肿瘤内部、周边的血供情况以及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肿瘤彩色血流分级情况,对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检测的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 ,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 ,PI)。结果: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肿物在二维图像中显示清晰。CDFI可清晰显示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恶性肿瘤收缩期峰值速度(PS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高于良性肿瘤( P<0. 05);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良、恶性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结合运用,其诊断准确率为90.91%(30/33)。良、恶性骨肿瘤的骨皮质连续性与周围软组织浸润情况比较均有显著差异,CDFI及CDE显示良、恶性骨肿瘤分级情况:良性肿瘤以周边型为主,血流显示不丰富,血流分级多为0-I级(本组病例占76.92%),恶性骨肿瘤组分布多位于肿瘤内部及周围受浸润的软组织肿物内,大多数血供丰富,血流分级多为II-III级(本组病例占78.95%),良、恶性骨肿瘤的血流分级间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对骨肿瘤病变周围软组织浸润的判断具有独特的优势,CDFI对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