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期翰林学士院制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3cbbf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唐代中期翰林学士院制度进行专门研究。全文分六章。唐代中期以后,中央决策权力由宰相为首的中书门下体制转向分由该体制和翰林学士院、枢密使分掌的格局。唐代由安史之乱后结束了其全盛时期,中枢权力也趋向集中以应对动荡的形势,翰林学士由起初的以技艺和词学等侍奉皇帝的内廷官员逐步分离出来,开始由中央官员选拔,或为专事草制诏命,参议决策的官僚群体,这些官员从外朝选拔,不断入禁中履行翰林学士的职能,并迁转出院任职乃至成为宰相,翰林学士制度成为唐代选官的一种方式,也成为皇帝充分利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控制宰相权力的重要手段,在这一制度下,在庶族地主通过任翰林学士得以更大程度上参与政权的同时,唐以来渐趋没落的的士族地主也籍以科举及第身份通过任翰林学士一职得以改变其衰落的家族地位或借以保持其较高的家族名位。本文第三章论及翰林学士院制度的起源及其若干背景,翰林学士及翰林学士院的设立是翰林学院制度建立的标志,并经过了逐步演变的过程,本文第三章和第四章讨论翰林学士院制度的发展及成熟,翰林学士院制度不仅建立起自身的选任、职掌,俸给的相关规制,其职位也略有分化,其次,第三章主要涉及知制诰和承旨学士,中书舍人之间的联系,翰林院使的设立,翰林学士的入相情况,以及翰林学士参与政务的重要作用。翰林学士得以进而锻炼行政能力,其中许多被提升为宰相,这一过程正是通过区别于外朝的翰林学士的迁转方式实现的。因而本文第五章主要研究翰林学士的选任、迁转和出院,翰林学士由主要为有科第出身的中下层官员成为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中高级官员。最后,科举制度成为翰林学士的一项主要来源,也成为不少衰落的士族地主振兴门第的一个重要途经。翰林学士院制度是唐代设立,历经一千余年不断变迁、发展,本文的最后一章讨论了唐代中期翰林学士院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选官制度和高级官吏培养制度的最高层次的结合。
其他文献
本文综合评价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并对复合材料在国内外轨道交通领域上的应用实例与发展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蓝舌病(Bluetongue, BT)是一种经吸血昆虫传播,引起反刍动物疫病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上报疾病(以前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本文试将齐林沃思与埃哈伯做一比较研究。文章首先对二者的共性予以探讨。强烈的复仇心理是两人最为显著的性格特征。唯我主义、冷漠无情也是两人性格的共同点。而且他们都对
<正>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都有选用。"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这是人教版的断句。而在苏教版教材中,这句被断为:"迨诸父异爨,内外多
本文建立了一种以复合材料NOL环为研究对象,研究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的壳体或压力容器在存贮和使用过程中的湿热性能的加速老化方法。将复合材料NOL环分别浸泡在35℃、55℃、6
<正>澳大利亚女作家泰格特的《窗》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短篇小说。其精湛的构思、深刻的意蕴、美好的情操等等都很耐人寻味。一、文本简约美1.文题简洁文题只有一个"窗"字,可谓
当前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时代,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机械化的需求也变得普遍。在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加大了对机械设计行业中运用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逐渐成为有效的教学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
孝,乃中国文化之精髓,在儒家学说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之位。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为“仁”,作为仁之根本,孝既是一种人类的自然情感体现,也是一种衡量个体人德行之重要标准。众
2012年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正式施行20周年的日子,处于这样一个时点,回顾总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认真研究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