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面板协整法对1990-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工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对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两大影响因素对产能利用率的作用效果进行检验,同时选取R&D投入、固定资本存量、人均受教育年限及城镇化率作为控制变量。在此基础上,对东中西三个地区以及1990-2002年、2003-2008年和2009-2016年三个时间区间进行了分样本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产能利用率与经济周期的变化趋势一致;外商直接投资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关系为负,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引入FDI的时候,忽略了对质的把控,单纯注重量,导致FDI与我国产业结构不匹配。同时,由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技术相对落后,投资活动不活跃,市场经济相对不发达等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对化解产能过剩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之后,基于实证检验结果,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如应该转变政府职能,鼓励技术创新,建立起政府调控与市场的自发调节相结合的体制;其次,从量上控制FDI的流入,从质上严加把关;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应该加大力度,淘汰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落后产能,对低端产能进行兼并重组。最后,文章总结出在数据选取、行业划分等方面的不足,比如对区域的划分较为笼统,未能进一步对工业具体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进行分解的研究;同时,针对产能过剩的不同影响因素,未能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去更精准的回归检验。这些不足,都为文章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