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癸中慢生根瘤菌非编码小RNA-RGS1的鉴定和作用机理初探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198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期研究工作中,鉴定获得华癸中慢生根瘤菌7653R共生固氮相关新基因RGS1,其突变表型证实RGS1突变株形成固氮活性显著降低的无效根瘤。但是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在延续研究中,取得了如下实验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RGSl在7653R质粒上存在5个拷贝,均位于结构基因间隔区;RGS1折叠形成3个以上的茎环结构;这些特征与已报道sRNA(small RNA)相符合。同时,基于分析预测的RGS1两个候选的完整ORF,我们分别进行了蛋白表达纯化和抗体制备。但是Western杂交显示:7653R在自生和共生条件下均无预测大小的目标蛋白表达,从而表明RGS1不是以转录因子或功能基因发挥作用。为了解RGS1在7653R总RNA中是否有RNA表达及其表达方向,设计了两个方向的引物进行RT-PCR,结果显示RGS1在两个方向上均有转录产物表达。进一步的Northern杂交发现:在厌氧和共生条件下RGS1以“-”链为模板表达大小约250bp的片段;RGS1以“+”链为模板在厌氧和共生条件下未检测到阳性信号,而在自生和胁迫条件下检测到大小为100bp和200bp的杂交信号。综上所述,结果表明RGS1为一种sRNA,且在不同的链上均有表达,受到不同环境条件的诱导。采用5’和3’RACE方法,对RGS1全长进行了扩增和测序,获得了106bp和49bp的两段扩增产物。采用Real-time PCR,检测了“-”链为模板时RGS1在7653R不同生理阶段的表达丰度。发现在培养条件下RGS1基本不表达,但在不同时期根瘤类菌体中RGS1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在第28天时达到最高水平。该结果表明“-”链编码的RGS1是7653R共生固氮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受共生条件的诱导。采用Real-time PCR比较测定了野生型和突变株中RGSl上下游结构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自生、厌氧和共生状态下突变株中RGS1上下游结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下降,表明RGS1可能直接参与调控上下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进一步通过Northern杂交对RGS1前体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7653R在自生、厌氧和共生状态下,RGS1所在的转录单元大小发生明显变化。共生状态下表达的转录单元片段更大,但下游结构基因表达是否直接受RGS1调控,还需要进一步以某一结构基因为探针进行该转录单元的检测。
其他文献
  分子振动对化学反应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H2以及它的同位素分子是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被最为广泛研究的分子.过去的
会议
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var. zhangwuensis)是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于1990年在樟子松人工林中选育出来的一种天然杂交新变种,具有生长快、耐瘠薄、干形好、抗病虫害能力强
全省讲师团系统50多位代表于1998年12月10日至12日聚集邹平县岱溪山庄进行理论研讨,隆重而热烈地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 回顾巨大成就 畅叙伟大意义 代表们共向会
抗菌肽是宿主先天性免疫防御系统中产生的一类抵抗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小分子阳离子肽类生物活性物质,能识别和杀灭侵入并定植于动物机体的细菌、真菌,所以在生物体内固有免疫机制
试验设在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示范区内,采用N、P、K三因素多水平的不完全设计,旨在从16个不同氮、磷、钾水平的组合中筛选出适合当地的最适宜施肥量。不
利用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及其衍生物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缓解了人类对污染严重、碳排放量大的化石资源的依赖。其中,生物乙醇可通过生物质发酵合成,其生产成本较低。与工业上Wacker法相比,乙醇直接脱氢制乙醛具有原子经济性高、产物易分离等优点,符合绿色化学的特点,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乙醛生产路线。本论文针对乙醇直接脱氢制备乙醛这一反应,立足于功能导向的纳米结构定制理念,以设计合成高活性、高选择性乙醇脱氢催化
学位
聚天冬氨酸高吸水性树脂(PASP)是一种具有高吸水性和良好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生物功能材料,拥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现已开发出的水相法合成聚天冬氨酸的工艺,解决了传统方法
唯实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领导干部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用邓小平理论来武装,就一定要有唯实的态度。从总体上说,绝大多数干部是唯实的,说老实话,办
为了改良有毒的、昂贵的、人造的非本地的染剂,研究用于植物组织染色的一些无毒和环保型的草本植物染剂的功效。采用常规的染色方法,利用从红木(Bixa orellana)、姜黄(Curcum
  TiO2作为一种新兴的半导体材料,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多相催化、太阳能电池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研究与应用.1972年,Fujishima 发现 TiO2可以作为电极光解水制氢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