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银色浪潮的到来,人口老龄化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早在20世纪末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1世纪后老龄化速度加快,2009年进入快速老龄化时期。高龄化、长寿化趋势日渐明显,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迅猛推进带来了空巢家庭日益增多,高、病、残、痴、贫老人比例不断升高。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护理以及医疗问题日益突出。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国外发达国家将养老服务的重点放在服务的整合上,即以持续照料为理念,通过服务的综合化以及制度资源的功能整合,为老年人提供长期、可持续、有效率、高质量的生活照料以及医疗、护理等全方位的服务。由于国情、发展环境以及资源能力的不同步,我国应对老龄化的方式途径也有所差异,但是,近年来我国鉴于养老服务中“养老”与“医疗”相分离的现状,提出了“医养结合”理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从顶层设计上对健康化养老做出指导,同时,多个地区与城市开展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探索与实践。然而由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在我国起步时间晚、发展时间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同主体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还存在功能划分不清晰的问题。因此本文从福利多元主义视角出发,在梳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政府、市场、社区、社会组织四个主体切入来分析探讨各主体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功能发挥上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梳理国内外有借鉴意义的文献;第二章界定具体概念与内涵、阐述理论基础。界定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的定义,并将四种不同的养老方式进行了分析比对,进一步凸显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优势。在此基础上,将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视角加以分析,为下文多主体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概述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兴起的背景与实践,首先明确“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必要性,接着以福利多元主义为视角梳理我国四种不同主体参与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社区主导型以及社会组织充分参与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进而明晰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有其重大的意义;第四章分析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别从政府、市场、社区与社会组织四个主体出发加以剖析,政府层面存在相关部门之间管理混乱、相关法规政策不健全、资金缺口大、评估与监督体系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市场层面存在无法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服务项目、商业意味浓厚、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社会大众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社区层面存在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社区医院作用有限、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社会组织层面存在管理方式落后、运营资金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并辅以具体原因解释;第五章从国外先进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实践入手,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养老照护服务为例,总结可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借鉴的经验;第六章,针对四个主体在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政府通过健全政府管理体制、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建立长效资金建立机制、加强评估能力与监管能力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增强能力建设发挥主导作用;市场通过活跃服务市场、培育社会责任,促进协同发展、加大监督力度发挥促进作用;社区通过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加强社区人力资源建设发挥关键作用;社会组织通过发挥社会组织的“医养结合”养老优势、加强筹资能力建设、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发挥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