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及其居民的安全关系到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安全问题频频出现,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不断发生,威胁到城市及其居民的安全,城市在发展的同时也在积聚着风险。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城市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重要场所,它的规划布局影响着城市及其居民的应急避难能力和规避风险的水平。自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的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规划布局建设或以以往经验为依据或先建设后规划,缺乏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的科学理性分析,导致现有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以及国内外部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经验,在分析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内涵和设计标准的基础上,以长沙市为例,对长沙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实地考察长沙市现有应急避难场所,并就应急避难场所与居民进行访谈,切实了解长沙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现状,分析长沙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外防灾规划体系对应急避难场所进行等级规划,将长沙市应急避难场所分为市级、区级、社区级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应急避难场所在规模大小、服务范围、配套设施等方面有不同设置要求,方便管理和组织应急救援行动。并试图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如缓冲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对长沙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进行现状分析,定量描述应急避难场所服务缺口。结合长沙市实际情况进行应急避难场所的需求预测,进而结合长沙市市区区划进行应急避难场所分级规划,结合长沙市适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用地与不适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用地分析进行用地布局规划,根据不同等级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设置标准进行配套设施规划,在现有道路结构基础上,结合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进行避难疏散道路规划。最后,对长沙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如应该建立应急避难网络,建立并完善GIS应急避难系统数据库,分期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场所用地的复合使用以及针对不同灾害与事件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提高公众防灾避难意识等,以期为长沙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虽然对于应急避难场所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操作系统,也没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人们对于应急避难场所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对于应急避难场所的应用性研究与探讨还是十分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