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对Fe-Cr-B铸钢耐铝液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铝合金的铸造成型和钢铁材料的热浸镀铝生产过程中,高温铝液当中承受载荷的零部件通常因为铝液腐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而失效,这直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高硼铸造铁基合金作为一种新型耐磨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且合金中的硼化物具有优异的耐铝液腐蚀性能,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耐铝液腐蚀-磨损材料。热处理对高硼铸造铁基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关于热处理对其耐铝液腐蚀及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以砂型铸造制备的Fe-Cr-B铸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Fe-Cr-B铸钢耐铝液腐蚀以及耐铝液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Fe-Cr-B铸钢在1000℃-1050℃去稳处理配合200℃-300℃回火处理可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850℃-1100℃范围内,随着去稳处理温度的升高,Fe-Cr-B铸钢M1(16.2wt.%Cr-1.7wt.%B-1.7wt.%Mo)和铸钢M2(13.0wt.%Cr-1.8wt.%B-1.9wt.%Mo)中硼化物的连续性逐渐降低,二次硼碳化物的析出数量先增大后减小,并在900℃保温1h时达到最大值;M1和M2的硬度均随去稳处理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而断裂韧性的变化趋势则相反;M1和M2在500℃回火处理时均有较强的二次硬化效果。(2)铸态铸钢M1和M2的耐铝液腐蚀性能分别约为H13钢的4.5倍和3.8倍,其组织中的M2B(M=Fe,Cr,Mo)型硼化物起到了延缓铝液腐蚀的作用;对铸钢M1进行去稳处理后,其腐蚀失重速率随去稳处理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并在900℃时获得最小值;当腐蚀时间为8h时,铸钢M1经900℃保温1h去稳处理后腐蚀失重速率比铸态降低了约25.1%;去稳处理后析出的弥散分布的二次硼碳化物具有优异的耐铝液腐蚀性能,有效地阻碍了反应扩散的进行,提高了铸钢的耐铝液腐蚀性能。(3)在750℃铝液腐蚀-磨损条件下,铸钢M1在900℃-1050℃范围内去稳处理时,铝液腐蚀-磨损失重小于铸态铸钢M1,且在1000℃保温1h去稳处理后腐蚀-磨损失重达到最小值,比铸态条件下降低了约11%;在铝液腐蚀-磨损过程中,铝液腐蚀加速磨损的同时,磨损也加速了铝液的腐蚀,两者的交互作用是导致Fe-Cr-B铸钢铝液腐蚀-磨损失效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合成了含有苯并异硼唑磷酸酯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结构以及性质等方面的研究。本论文由2-甲酰基苯硼酸、苄胺和亚磷酸二乙酯反应生成1-羟基-2-苯甲基-1,2-苯并异硼唑-3-磷
在连续数据的关联规则挖掘中,属性值的离散化是挖掘的一个重要环节。连续数据的最优离散化是一项挑战性研究。在关联规则挖掘过程中,离散化不确定性会不断传播和积累,从而直
生产管理是制造型企业的核心,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主要体现在产品技术上的差异越来越小。企业如何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生产
近年来,以三聚茚为主体的树枝状衍生物研究成为一个热点。由于三聚茚类化合物本身具有特殊的高对称共轭结构,其在光学性质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潜在优势。所以研究三聚茚类衍生
2013年新三板市场扩容至全国范围,短短几年内新三板市场挂牌的企业数量已超过万家,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挂牌企业融资的问题,新三板市场借鉴A股市
体验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影响着当下人群的消费行为,人们的消费目标从产品本身转移到了产品的附加体验。在整个消费环境的驱使下,消费者对品牌服装产品开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品牌必须转型以迎合当下消费诉求、即关注产品中设计的附加价值。IP内容的植入是当前通过增加产品体验属性来提高附加值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将IP内容的不同层次对应服装产品设计诉求,并通过特定的设计方法将IP内容植入到服装产品设计当中,以消费者为
近2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各个领域产生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大数据的概念也随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面对大量繁杂的数据人们逐渐发觉其是人类进步的重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下,企业想要保持持续的竞争力,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单纯依靠管理层的智慧显然已经不能完全解决
煤层气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型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开采利用价值。由于煤层属于低压储层,且渗透率比较低,在固井时会出现易漏失、易坍塌、胶结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出适
物理设备所使用的加密算法即使在理论层面是安全的,但算法的实现方式或设备的使用方式也会影响其安全性。侧信道分析即是利用了物理设备的上述缺陷,通过采集并分析物理设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