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生育年龄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率高达20-2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重视子宫生理功能和保留器官完整的意义,子宫肌瘤患者要求保留子宫的愿望日益增强,以子宫切除为主要术式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然而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有文献报道肌瘤剔出术后,5年肌瘤复发率可以高达50%以上,期间再次手术发生率达20-30%,如何降低肌瘤复发已经成为妇科临床关注的问题。1995年法国医师Ravina首次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获得成功,从此为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概念。2000年Liu首次报道腹腔镜下双极电凝子宫动脉(LBCUA)治疗有症状性子宫肌瘤获得了成功。我科报道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LUAO)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566例,随访26.3月,复发率仅3.0%。由于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技术的应用,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症状缓解率明显升高,复发率明显下降。然而,子宫动脉阻断后是否对卵巢储备功能产生影响,目前尚无确切观点,为此,我们进行临床研究观察,以期了解此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情况,探求一种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复发率低及副作用小的手术方法。
方法:
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我们选择60例在本院确诊子宫肌瘤,有手术指征无生育要求的患者为对象。术前排除妇科附件疾病、子宫内膜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内科合并症。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剔除术(LUAO-M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组),同时选择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妇女为正常组。术前、术后1月、3月、6月抽取各组妇女月经周期第三天早晨空腹肘静脉血5ml(其中闭经者及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在B超显示卵巢中无直径≥10mm的卵泡时抽血),2000r/min离心15min,取上层血清2ml,置-20℃冰箱待测。INHB检测采用双位点ELISA法测定。采用生物发光免疫检测技术检测FSH、LH、E2等激素水平。
结果:
三组年龄分别LUAO-M组(42.4±6.17)岁、CISH组(45.35±3.77)岁、正常组(43.30±3.34)岁,三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无转开腹手术且术中无附加手术。LUAO-M组30例患者中21例经量过多者术后均经量显著减少,有效率100%。11例术前腹胀腹痛患者术后缓解者10例(90.9%)。说明术后症状改善明显。LUAO-M组术后无患者闭经。CISH组有1例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时即出现潮热,出汗。随访3-6个月,无复发病例。两组患者各项性激素指标在术前分别与正常组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UAO-M组的各项性激素指标术后1月、3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CISH组术后1月FSH、LH值升高、抑制素B值下降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2无明显改变。CISH组术后3月抑制素B值下降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性激素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UAO-M组和CISH组术后1月、3月各项性激素组间比较,发现FSH、LH、抑制素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是根据UAE的机制发展而来,UAE术后5%左右可能发生卵巢功能衰竭。但本研究术后随访3个月,无患者出现闭经,LUAO-M组的各项性激素指标术后1月、3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短期内手术不影响卵巢功能,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本研究中CISH组术后3月FSH、LH与术前无差异,而抑制素B值显著下降(P<0.05)。说明CISH术后早期卵巢功能受到影响,且发现抑制素B较FSH、LH更敏感。多数学者的临床研究发现,月经周期第三天血清抑制素B浓度可以直接反映卵巢储备功能,其临床价值优于FSH、E2、患者年龄等指标。近年来,建立了准确的双位点ELISA检测法,进一步提高了抑制素B的检测敏感性,更加准确反映体内抑制素B水平。总之,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剔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有症状子宫肌瘤的术式,术后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血清抑制素B对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