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_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影响全世界范围女性生殖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指局部癌灶直径≥4cmⅠB2~ⅡA2期的宫颈癌,近年来报道年轻患者发病率有所增多,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对于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是公认的,但局部晚期宫颈癌因局部癌灶较大,且常伴宫旁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高危病理因素,使手术难度系数增加,术后复发率高,仅行单纯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均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5年存活率低,复发率和转移率高。为了改善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预后,很多学者对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但对于术后复发情况及远期预后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故本文对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作以探讨。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至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诊治的96例ⅠB2、ⅡA2期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组:新辅助化疗组即NACT组(50例:ⅠB2期23例、ⅡA2期27例)、对照组即直接手术组(46例:ⅠB2期25例、ⅡA2期21例)。新辅助化疗组排除化疗禁忌后,给予1~2个疗程的紫杉醇+顺铂/卡铂(TP/TC)化疗,化疗结束后2周行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直接手术组排除手术禁忌后直接行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两组中若有年轻病人且卵巢无病变者给予保留并移位。观察NACT组患者化疗后化疗有效率和化疗毒副反应,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理情况(宫旁浸润率、宫颈深间质浸润率、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率及脉管浸润率),并对两组生存率及复发情况比较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2.统计学方法:本文的临床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定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两组中定性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图,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并对5y-DFS及5y-OS进行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NACT组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后局部肿瘤体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临床总有效率为72%,其中CR10%(5/50),PR64%(32/50),SD26%(13/50),无PD患者。  2.NACT组和直接手术组术中情况比较:手术时间:226.65±42.70min、237.74±56.0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76.09±199.92ml、454.20±187.9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淋巴结切除数目分别为25.16±7.92个、24.76±7.56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4>0.05)。  3.NACT组和直接手术组术后病理情况比较:宫旁浸润率:8.00%(4/50)、10.87%(5/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0.05);宫颈深层间质浸润率:30.00%(15/50)、39.13%(18/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7>0.05);切缘阳性率:10.00%(5/50)、13.04%(6/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0.05);淋巴结转移率:22.00%(11/50)、43.48%(2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5);脉管浸润率:28.00%(14/50)、47.83%(22/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5)。  4.NACT组和直接手术组5y-DFS和5y-OS比较:5y-DFS分别为:83.00%、63.04%,log-rank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5)。5y-OS分别为82.00%、76.09%,log-rank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0.05)。复发率分别为20.00%、28.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3>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10.87%,远处复发率分别为12%、17.39%,两组患者在局部复发和远处复发方面均无差异性(P>0.05)。  5.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肿瘤大小、治疗方式、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宫颈浸润深度、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宫颈癌DFS因素(P<0.05)。FIGO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宫颈浸润深度、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宫颈癌OS因素(P<0.05)。  6.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是影响 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IGO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辅助治疗是保护性因素(OR,0.329;P<0.05)。  结论:  1.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是安全有效的,能够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和脉管浸润率。  2.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是影响宫颈癌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3.新辅助化疗能够提高5y-DFS,但在5y-OS及复发率方面未见明显改善,可能与新辅助化疗后隐匿了高危因素,逃离了术后辅助治疗而影响生存获益有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