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艺术研究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hw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时代为序,主要对北朝时期的敦煌法华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信仰背景、隋代敦煌法华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信仰背景作了专题研究;同时,也对北朝——隋时期敦煌文献中的《法华经》及相注疏文献、敦煌以外地区的法华艺术作了关联性研究。本文认为,北朝——隋时期是敦煌法华艺术的滥觞和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敦煌石窟中共有11个洞窟中明确有出自《法华经》的艺术题材。它们的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在敦煌法华经艺术史上却分别具有开山辟路、承前启后的意义。从北朝时期以“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图像为主,兼与其它题材组合的形式,逐步发展到隋代详尽铺陈经文内容的《法华经变》和独立的《观音经变》,并影响到唐及以后各个时代,成为敦煌壁画中法华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本文同时认为,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艺术从一开始起就与其它经典和信仰之问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与《涅槃经》、《维摩诘经》之间,与禅修之间、净土信仰之间、弥勒信仰之间、与法华判教之间,等等,都有着明显的交流和融合。这一时期敦煌法华艺术其实也是同时期敦煌法华思想和信仰实践的形象反映,是敦煌佛教的一个真实侧面,也部分地反映了当时中国法华信仰的历史面貌。本文还认为,敦煌文献中大量写于北朝——隋时期的《法华经》及相关注疏写本也是当时法华思想信仰的具体反映,与法华艺术一样,它们具有“一体二面”的意义。将壁画与敦煌遗书中的《法华经》写本和相关注疏相互比较和印证,将有助于我们对《法华经》思想和信仰在敦煌地区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本文最后认为,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艺术总体上以传承为主,兼有本土创新。同时认为,艺术形式上的传承与变化反映了信仰思想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与中国佛教发展的大的背景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法制类电视节目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我国普及法律、建立法制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法制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法制形象,在法制文
随着各种新型材料和复杂工艺的广泛运用,电火花加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其能量利用率低,而且在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电火花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宫颈癌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60例(宫颈癌组),宫颈良性病变患者(
<正> &#39;四人帮&#39;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借孔子的亡灵来影射攻击我们敬爱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肆歪曲篡改毛泽东同志关于对孔子的评价,因此,孔子是&#39;四人帮&#3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物流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为各个国家促进经济增长,节约经济成本的重要来源。然而,本就起步较晚的中国物流行业,在激烈的
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始于公元前6至7世纪,随后日益频繁。16世纪,西方传教士来华,揭开了西画在中国传播的序幕。由于长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以及封建统治者的闭关锁国政策
花岗岩残积土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有分布,由于其特殊的成因,土体内部存有大量的原生裂隙并容易在外界环境因素变化时引发次生裂隙的发育,土体性质不均一,且遇水易发生软化崩解。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使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对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我们必须在立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现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骨髓移植、器官移植日益发展的今天,对免疫耐受产生的机制以及人工诱导免疫耐受方法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免疫抑制性受体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是该
导盲机器人是为视觉障碍者提供环境导引的辅助工具。它属于服务机器人范畴,通过多种传感器对周围环境进行探测,将探测的信息反馈给视觉障碍者,帮助弥补他们视觉信息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