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红橘杂交后代遗传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的柑橘产业发展壮大,病虫害和劳动力成本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从已有枳(trifoliate orange)资源中寻找抗病、矮化砧木缓解以上问题,已经成为果农的迫切需要。但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影响,野生枳资源流失严重,其遗传多样性不断减少。本研究以收集的枳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SSR分子标记分析收集的枳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迁地保存;观察了已有红橘(red tangerine)×枳壳杂交后代群体的几个关键物候期;对杂交后代果实进行形态学和品质分析;用HPLC测定了杂交亲本和后代果实果皮的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2年9月,从陕西、河南和湖北三省收集到了169份农家枳资源,并将其分别保存在位于陕西汉中和湖北丹江口的两个试验站。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收集材料进行分析,从220对引物中筛选出有差异的16对引物,共扩增出7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4.6个,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42。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枳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群体内,核基因水平上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92.00%。通过UPGMA法对群体进行聚类,将171份材料(另加种植于华中农业大学的红橘和枳两份材料)可以分为4个类群;群体的结构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与UPGMA法分析的结果类似。DJK(丹江口组)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在开展枳资源收集工作时可以适当扩大该类群的收集范围,同时,该类群的资源也应该优先得到保护。2.连续两年对红橘×枳杂交群体的物候期进行观察,群体从10月份开始落叶,落叶最早的日期和最晚的日期相差67天。群体从3月初开始萌芽,一直持续到4月底;群体的芽既有淡黄色的,又有淡红色的。群体从4月初开始形成花苞,至4月底陆续开放;有少量单株出现紫花类型。群体的果实从11月初开始着色,至12月中旬陆续成熟。3.红橘×枳杂交群体的果实颜色主要有红、黄和红黄相间三种。果形以卵圆形为主,偶有少量梨形果,果形的遗传偏向于亲本枳壳。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较高,范围在2.00-5.56%;TSS的含量为10.7-16.5%,与红橘的13.4%接近。群体种子的多胚和单胚类型比例接近3:1(χ2=0.39,χ20.05=3.84),符合一个基因控制的模型。4.HPLC对亲本和群体果实果皮的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分析表明:红橘和枳壳的果皮中未检测到大部分群体果皮中均含有的β-隐黄质;紫黄质在红橘果皮中含量较高,在枳壳果皮中较低,群体果皮中含量处于两者之间;叶黄质也有类似规律;大部分群体果皮中玉米黄质的含量高于两亲本;β-胡萝卜素在亲本和杂交后代果皮中含量均较低;β-隐黄质、玉米黄质等物质的含量高于双亲;紫黄质、叶黄质和β-胡萝卜素等物质含量呈现连续变化,它们的遗传具有数量性状的特点。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油莎豆为材料,研究了油莎豆茎尖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不同播种期处理和不同灌水周期处理对油莎豆块茎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油莎豆茎尖培养体系,试验主要是以茎尖为外植体,通过不同的激素配比,筛选出最佳茎尖分化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将茎尖用70%酒精处理30s,再用0.1%升汞浸泡10分钟,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消毒效果;最佳茎尖诱导分化成苗的培养基为: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