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后凸单节段VCD与VCR截骨位移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he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强直性脊柱后凸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截骨,并进行力学加载,探讨两种截骨方式下全脊柱的变形位移趋势及截骨接触面的应力分布关系。  方法:  收集病例影像资料设计截骨角度,采用PSO截骨的肺门-髋轴法应用至全脊椎截骨术与去松质骨截骨模型,分别计算不同截骨节段的截骨角度。采用 MIMICS 等三维重建软件、修饰工具构建强直性脊柱后凸全脊柱的三维空间模型,导入ANA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模拟在不同椎体节段行两种截骨方式(VCD与VCR截骨)的截骨模型。对椎体及螺钉分别施加模拟载荷,得到不同工况中的变形和应力云图。  结果:  通过力学加载后发现,椎体各方向轴的全脊柱位移趋势随着截骨节段的不同而产生变化,胸12椎体截骨的全脊柱位移大于腰1椎体。应力云图显示,截骨模型的应力集中部位主要位于钛笼及截骨接触面,全脊柱截骨接触面应力大于去松质骨截骨模型。  结论:  个体化的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手术治疗会影响截骨节段及截骨方式的选择。在ⅢA型(301分型)强直性脊柱后凸的截骨矫形时,低节段截骨所受应力更小。且在VCR截骨具有前方支撑结构的情况下,VCR截骨稳定性优于VCD截骨。截骨节段的选择将主要影响全脊柱的变形稳定性,截骨模型内的应力分布与截骨方式的选择密切相关。该结论可为强直性脊柱后凸的生物力学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对牛黄上清丸(大蜜丸)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适用性试验的研究.方法 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的要求,计数适用性试验通过回收率确定检查方法,控制菌检查通过阳性
教育部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了“十大育人体系”,这不仅为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更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