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行为是个体在社会适应过程中表现出的违反社会准则或行为规范,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异常行为,包括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有些起源于儿童期的问题行为可以延续到青少年期、成年期,并且可以预测青少年期与成年期的反社会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因此,探讨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Bronfenbrenner认为,微系统中的家庭因素对儿童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父母教养压力与亲子沟通质量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家庭因素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教养压力是指父母在教养儿童的过程中,由父母特质、亲子互动失调、儿童行为引起的焦虑、紧张等压力体验。父母高水平的教养压力可以预测儿童的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儿童可以通过亲子沟通来获得安慰与支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亲子沟通质量降低可能使儿童缺乏安全感与亲密感,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以往研究者对父母教养压力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及亲子沟通质量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研究拟考察儿童问题行为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压力、亲子沟通质量的关系机制。本研究使用儿童自我报告的问题行为自评量表(YSR)与亲子沟通问卷(PACS)、父母报告的教养压力问卷(PSI-SF)、教师报告的群集化儿童行为核查表(CCBCL)对山东省济南市441名小学儿童及其父母、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儿童问题行为的特点以及父母教养压力、亲子沟通质量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检验亲子沟通质量在父母教养压力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以期为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事实依据,预防与干预儿童问题行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男生的外化问题行为显著多于女生。三年级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显著多于四、五、六年级儿童。六年级儿童的内化问题行为显著少于三、四、五年级儿童。2.母亲教养压力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显著正相关;母子沟通质量分别与母亲教养压力、儿童内化问题行为之间显著负相关;父子沟通质量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显著负相关。3.母子沟通质量在母亲教养压力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