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的文化身份焦虑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流亡文学作为一个热点话题已受到众多学者的普遍关注,而与之相关联的文化身份焦虑问题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作为20世纪俄国流亡知识分子的代表,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早已享誉世界文坛。他一生流亡于多个国家,历经坎坷,失去祖国的痛苦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文化身份焦虑。但由于他多年流亡于异质文化间,所以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方法和较为宽阔的文化胸怀,他的文化身份焦虑呈现出特殊性,即深隐性和内在性。本文将纳博科夫置于俄侨流亡文化圈中,旨在表现他与其他流亡作家共有的思乡情结;再将他与布宁进行比较,揭示出纳博科夫文化身份焦虑的特殊性;最后通过对《玛丽》和《普宁》两部文本的分析,进一步展现纳博科夫对俄国文化传统的继承与超越。由此本文归纳了纳博科夫文学艺术的创新与俄国文学文化传统的本质关系,从而得出他的文化身份焦虑在于个体独特文化身份的建构与失去天堂的找寻。
其他文献
基于谱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多个线性啁啾高斯脉冲堆积的强度起伏频率.首先基于傅里叶变换方法分别分析并模拟了两路和多路线性啁啾高斯脉冲堆积,讨论了等幅度、等延迟多路线性
文体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与必然,纵观古今文体的演变和消弭,就可洞见中国文学与文化发展的路径和精神核心。魏晋六朝是精神自由与文体大变动、大发展的时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