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炭疽芽孢杆菌是人畜共患炭疽病的重要病原体,是公认的重要生物战剂之一,目前人用疫苗有两种:即炭疽减毒活芽孢苗和炭疽弱毒株无菌培养滤液佐剂吸附苗,自研制成功以来,已在人群中长期使用,为了深入了解炭疽疫苗的免疫应答机制,为疫苗的开发及评价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炭疽芽孢杆菌两种疫苗——A16R芽孢苗与吸附PA苗,分别从三个层面上——脾、骨髓和外周血,初步观察炭疽两种疫苗的免疫应答机制。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1、炭疽两种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测定,分两部分(1)两种炭疽疫苗的制备和鉴定;(2)A16R芽孢苗及吸附PA苗免疫Balb/C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动态观察及抗体亚型分析;2、A16R芽孢苗及吸附PA苗诱导Balb/C小鼠特异性ASCs的动态观察(1)首先建立了ELISPOT检测炭疽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抗原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实验方法;(2)从三个层面上,即骨髓、脾和外周血,观察了两种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特异性ASCs的动态变化及差异性,并结合外周血抗体效价的消长分析不同器官/部位ASCs应答与外周血抗体效价消长之间的相关性;3、炭疽A16R芽孢苗与吸附PA苗诱导Balb/C小鼠脾、骨髓及外周血中特异性Th2细胞应答的动态变化,并结合外周血抗体效价的消长分析不同器官/部位Th2应答的产生与维持对稳定血中抗芽孢/PA抗体的辅助作用。结论:(1)通过对炭疽两种疫苗免疫后Balb/C小鼠外周血抗体效价的动态观察,发现随着两种疫苗的加强免疫,小鼠血清中均可检测到高效价的抗体水平,并维持较长时间;吸附PA苗免疫组抗体亚型分析以IgG1和IgG2b为主,IgG2a水平较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A16R芽孢苗免疫组抗体亚型分析虽仍以IgG1和IgG2b为主,亦可检测到较高水平的IgG2a;(2)两种疫苗免疫后Balb/C小鼠脾、骨髓和血中均可检测到ASCs,但ASCs出现时间及强度不同,脾中最先出现,首先达峰值,骨髓中峰值晚于脾,但骨髓中应答维持时间较长,与外周血抗体效价的维持有一定的相关性;两种疫苗免疫后Balb/C小鼠脾、骨髓及外周血中ASCs的动态变化有一定差异;(3)两种疫苗免疫后Balb/C小鼠脾、骨髓和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抗原特异性Th2细胞应答,但Th2应答出现时间及强度不同,骨髓中最先出现,首先达峰值,且维持时间长,外周血中可检测到较强的Th2应答,且随着脾、骨髓及外周血的Th2应答的升高与维持,外周血抗体滴度不断升高,且于末次加强免疫后60天或30天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疫苗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过程,受复杂的网络调控,因此对于疫苗的评价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