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居住区的建设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也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软硬件条件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然而目前国内居住区景观存在很多盲区和缺陷,设计之间相互抄袭现象严重,因此出现模式化、雷同化现象,还有一些作品盲目追求“异域风格”,照抄照搬国外的设计,造成了本土文化的缺失,也无法形成富有特色的个性化设计风格。由此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居民普遍感觉到对于“家园”的概念模糊,邻里关系的淡漠,居民感到孤独,缺少人情味,失去了原本对居住环境的心灵依赖感、安全感与归属感。居住区公共休闲设施形同虚设,使用率低等等。这种危机和问题不断涌现,就是缺乏归属感的典型体现。如何利用与时俱进的理论研究、方法改进等来充实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容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在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分析了归属感的组成因子,即舒适感、识别感、安全感、交流感、成就感,研究了居民在居住区空间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我国住宅形式的发展。为设计方法的提出做了理论基础。通过对现有环境心理学、景观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分析与研究,系统加以提炼、总结,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基于居民归属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包括:安全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参与性原则、识别性原则和功能性原则。对居住区园林景观各个元素(植物、水体、铺装、功能场所等)的不同设计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分别做了论述。并且通过对本人参与的湖南天水豪庭小区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从不同方面来论证其可行性,最后得出结论与总结。本研究为设计者在居住区设计时拓展了思路,为今后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理论依托,给居住区建设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把“以人为本”作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把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同时,本文中增强居民归属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也给后期的景观设计和环境心理学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