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介电复合材料中纳米粒子的表面及界面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电子、微电子、电力、信息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电子材料的应用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电子设备与元件的多功能化、小型化的市场需求下,也要求在相同体积情况下,希望获得重量轻和高储能密度的超级电容器,这就需要寻找出高介电低损耗的介电复合材料。传统的往聚合物中添加填料颗粒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聚合物的介电常数,但在这些传统方法中依旧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比如加入聚合物中的填料颗粒往往都是纳米级别,粒径较小,纳米颗粒很容易团聚在一起,在聚合物中不能很好的分散,而且这些颗粒一般都是无机物,与有机聚合物的相容性不好,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介电常数的增加受到一定阻碍,并且在介电常数增加的同时材料的介电损耗也相应的增加很多[1-6]。本文主要通过尝试对导电颗粒和高介电颗粒进行改性,从而能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的聚合物的介电常数,同时能降低损耗。在成功制备出Fe3O4纳米粒子后,用硅烷偶联剂KH550和油酸对其进行了改性,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特别是当用油酸对四氧化三铁改性后,油酸改性四氧化三铁(OAM-Fe3O4)的体积分数为25%左右时,介电常数达到最大值为25000(100Hz),介电损耗为2左右,基本到达了预期的效果;不但如此,还用银对钛酸钡进行包覆形成复合粒子添加到聚合物中,对其复合材料的界面及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在量子力学中,如果一个系统的哈密顿函数是厄米的,那么这个哈密顿矩阵的特征值是实数的,系统存在实能谱。1998年Bender首次证明如果非厄米哈密顿满足空间反射时间反演(parity 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