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s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生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分散式向集中式的转变。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研究因学科不同,因视角不同,因研究方法不同,而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综观之,大多数研究侧重于个体研究和一般性研究,缺乏比较性与联系性。本文在不放弃一般性研究的前提下,强调区域城市化研究的比较性与联系性,通过对中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比较研究,采用实证与理论的方法对二者的差异作出表征与解释,进而探索促进中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 具体来说,通过对中国城市及城市化一般历史的考察,总结出中国不同时期城市化之特点,进而为东西部比较提供历史背景支持。在具体行文过程中,通过四个方面对东西部城市化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在历史起点方面,东部较之西部起点时间早,城市化水平高,战争影响少;在动力机制方面,东部较之西部自主性强,历史基础好,动力来源广;在发展进程方面,东部较之西部呈现间断性,但层次水平高,且二者发展具有交替性特点;在城市体系方面,东部较之西部城市体系合理,金字塔规律表现突出。其次,笔者通过三个影响因素对这一区域城市化差异进行了理论解释。第一个影响因素是国家区域政策。在分析了区域政策一般理论及效率与公平目标选择之后,行文论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区域政策目标变动、具体政策实施变化及其对东西部城市化发展所产生的不同效应。改革开放前国家区域均衡政策对东部是压制效应,对西部是刺激效应;改革开放后国家区域非均衡增长政策对东部是激励效应,对西部是制肘效应。第二个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演进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在分析了钱纳里模型、中国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关系后,笔者对东西部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东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都要小于全国水平,西部较之东部更趋重工业化,但对显性城市化水平贡献要大于东部。第三个影响因素是异地城市化。产业结构演进与产业集聚的结合分析引出了异地城市化,城市生存成本与异地隐性城市化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以区域三元结构为基础构建了两地六部门城市化理论。对东西部地区两个时期(改革前后)异地城市化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得出了城-城之间的异地城市化在提高一地城市化水平时限制了人口迁出地的城市化发展,而乡-城之间的异地城市化对迁出地与迁入地城市化都有促进作用。最后,为促进东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笔者分别对中央政府、西部政府、东部政府提出了政策建议。对于中央政府来说,主要是在区域政策回归公平的基础上,实施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改善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的政策选
其他文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任务与课题。儒家自然观蕴含丰富的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思想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儒家认为人是自然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作为国际性的社会科学文献数据库,是衡量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依据之一。笔者通过对2001~2008年的SSCI部分教
酿酒酵母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是葡萄酒品质的灵魂。在无氧条件下,由葡萄转化成葡萄酒的过程中,酿酒酵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叙述了葡萄酒酵母与葡萄酒酿造的关系,介绍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珍爱生命"的重点是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发现,家庭安全教育的不足与学校安全教育的低效致使城乡接合
采用协整法、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以及货币供应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长期情况下货币供应扩张和通货膨胀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会经由误差
心肌纤维化过程作为心脏病变的终末阶段,可导致心脏结构重构和电重构.瞬时受体电位通道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类非特异性阳离子通道家族,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与心肌纤维化有着密切
在应对数字科技革命带来的新闻业危机中,新闻创业机构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晋力量。以媒体人创业典型——非虚构写作平台"真实故事计划"的创业实践为例,从生产模式、文本生成
隆平种业公司是一家集主要农作物种子育、繁、推、销于一体的大型种业公司。公司于2003年成立以来,致力于以杂交水稻为主的大田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创新、快速扩繁和推广销售。
对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一直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经典主题之一。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关系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学者对农村公共产
2003—2008年期间,中国经济和货币供应都高速增长却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传统上货币供应量与通胀之间的关系被弱化。经济中实体财富和金融资产总量的对比变化、货币深化和商品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