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NAFLD 是一种与肥胖、高胰岛素血症、2 型糖尿病密切相关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在病理上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NAFLD 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中胰岛素抵抗(IR)及其相关代谢紊乱在NAFLD 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罗格列酮(RSG)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该药物除了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外,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此药尚有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肪蓄积和肝脏炎性变程度等作用。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增加外周组织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此外,二甲双胍还可调节血脂、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等作用。本研究通过喂养大鼠高糖高脂饮食,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该模型具有高血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等特点。再分别给予糖尿病大鼠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进行药物干预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的变化以及肝脏脂质含量变化、肝组织脂肪变程度,探讨胰岛素抵抗及相关因素与脂肪肝的关系,阐明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以及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在改善脂肪肝中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