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从保护医学的角度出发,全面调查分析,并收集多方资料,力求找出上海动物园生态环境与动物发病的内在关系及影响,从而找出对动物健康不利的因素,为今后动物园的预防医学和生态环境的改造提供依据。调查主要从上海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的发病资料、非圈养野生动物、植被、水体、垃圾场等几个方面进行。 圈养野生动物的发病资料来源主要是临床兽医的日常动物发病记录和病例报告,收集了1991-1999年共9年的资料。统计结果表明,消化系统疾病(食草动物40.1%、食肉动物38%、灵长动物26.79%、鸟类37.11%)、呼吸系统疾病(食草动物15.6%、食肉动物20%、灵长动物13.99%、鸟类6.79%)和外伤(食草动物27.1%、食肉动物12%、灵长动物24.75%、鸟类24.04%)是三类高发的疾病。而这些疾病的发病又与季节、气候和温度有一定的关系。这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非圈养野生动物的调查包括数量及优势种群,根据其习性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两栖类有2属4种,爬行类8属10种,兽类4科5种,鸟类18科50种,其中野猫、夜鹭、赤腹松鼠、灰喜鹊、鼠等为优势种群。而这些优势动物不仅对动物园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同时可传播犬瘟热、新城疫、鼠疫等疾病,对圈养野生动物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植被调查包括草坪区、林带区和笼舍区等三大类。调查方法主要以徒步现象观察统计和收集原有植被资料为主。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动物园绿化总面积为472290m2,其中草坪区面积105537m2,占绿化总面积的22.35%;林带区面积262678m2,占绿化总面积的55.62%;笼舍区绿化面积52564m2,占绿化总面积的11.13%;其它区域绿化面积51511m2占绿化总面积的10.90%。从结果可以看出笼舍区的绿化面积相对较少,缺乏生态化、隐蔽性植物的设计。通过对植物性饲料样本的检测,发现了农药甲胺磷的残留,因此必须加强对动物饲料农药使用的监控。 水体的调查包括水体面积的调查和水质的测定。上海动物园水体面积约为61489m2,占公园总面积的7.89%。水质测定主要包括无机物、有机物含量的检测以及水样的细菌学培养。结果显示,水中的硝基氮(NO3--N)1.045mg/L(NO3--N);总磷(Total P)3.299mg/L;化学需氧量(COD)34.61mg/L等指标都远远高于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而对水样的细菌学培养则发现有嗜水气单胞菌的存在,这对水生鸟类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在笼舍布局和设计方面,主要从笼舍布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