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管混凝土拱桥外形优美并且具备强度高、刚度大、耐疲劳、抗冲击等优点,同时也具有经济、施工方便、建造速度快等优秀的施工性能,因此在国内发展迅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过程中,较为复杂的阶段是拱肋的吊装和钢管内混凝土的灌注,为保证成桥线型和内力满足设计要求,对其进行施工监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遂昌乌溪江大桥为工程依托,使用迭代方程对拱肋架设过程中的结构线型进行计算分析,并且对拱肋混凝土灌注顺序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叠加理论建立乌溪江大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有限元模型和施工监控测定的应力数据。模型数据和实测数据最大偏差绝对值为6.95MPa,两组数据大小、趋势相近:上弦管拱肋应力变化为由拱脚和拱顶向L/8附近逐渐减小;下弦管拱肋应力变化为从拱顶至拱脚逐渐增大。(2)采用前进分析法与倒退分析法相结合,分析安装轴线并计算施工控制高程。初次计算得到的成拱轴线与理想成拱轴线并不一致,因此采用迭代方程进行迭代计算。进行3次迭代计算后得到与理想成拱轴线一致的成拱轴线,结合施工阶段模拟分析,得到精确的安装轴线并以此计算出施工控制高程进行施工控制,与实际施工监控数据偏差最大值为0.039m,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3)模拟拱肋混凝土对称灌注和非对称灌注方案,分别分析得出对称灌注和非对称灌注的最优灌注顺序。通过不同方案的比选,对遂昌乌溪江大桥建议的拱肋混凝土灌注最优的顺序为:对称灌注,先上弦管,再下弦管,先外侧管,再内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