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毋庸置疑,研发活动对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如何使研发活动的效益最大化,使社会的资源配置最大化?研发活动能否产生规模效应呢? 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开发与企业业绩等相关理论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研发活动的特征,然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多元线性回归估计了2007-2010年上市公司的R&D的收益水平和收益波动性如何因公司规模变化而变化。研究发现 R&D产生的未来收益随公司规模增大而增大,R&D产生的未来收益波动性没有随公司规模增大而减小,而是随公司规模增大而增大,原因可能是公司规模在金融危机的宏观形势下加剧了R&D收益的波动性。也发现在高科技公司样本中,与R&D强度相关的未来一年回报率随公司规模增大而降低。 从市场价值相关性的角度研究发现,每股研发投入与披露上年年报后的股票价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每股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要大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的回归系数,说明年报中研发投入信息的披露给投资者带来了积极的信号。在此基础上,本文按照主营业收入的大小把样本分为两组进行分组检验,发现大公司组的样本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无论是回归系数还是调整 R方均高于全部样本的对应参数,说明公司规模加强了每股研发投入的市场价值相关性效应。 从企业规模对研发投入影响的角度研究得出,企业规模越大,研发投入的绝对额越大;但企业规模越大,研发投入的强度并没有随之增大,企业规模变量与研发投入强度成负相关关系,说明小规模企业的研发强度更高一些。 总体而言,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从经营绩效方面还是从市场价值相关性方面,研发投入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是企业规模越大,研发投入的强度并没有随之增大。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即如何深化企业改革,做大做强,企业与企业之间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发挥研发投入的规模效益,最大化社会资源配置。同时政府应制定更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推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