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偏食和不良饮食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营养不良等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原来意义上的成年期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而今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未成年人中。不仅如此,学生浪费食物、喜食零食等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普遍。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食育,而学校则是推进食育的关键场所。上海一些学校已经开展了食育推进试点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学生营养午餐及食育工作,上海市教委和市食药监局联合发文下达通知,要求自2018年9月开始各区在辖区所有学校组织开展食育工作。那么,现阶段上海市小学食育开展情况如何,食育的开展方式和实践活动是怎样的,开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本研究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论文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上海市三所小学学生的营养认知、饮食行为习惯,以及学校食育开展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营养认知情况总体一般,饮食行为习惯尚可;学校食育的内容主要是关注食品安全的教育和学生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食育的活动形式主要以主题班会、广播、讲座等集体教学方式展开,部分学校还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体验式食育活动;学校有严格的饮食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校园食品安全方面。研究发现上海市小学食育推进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学生饮食认知及行为仍有待提高;食育覆盖面较小;学校对食育的重视程度稍显不足;食育师资力量相对较薄弱;食育开展相关的监督评估制度不健全。针对学校食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日本成熟的食育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小学食育的展开,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成立食育相关部门,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科学的食育课程体系;加强食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系统构建食育评估机制;培育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食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