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基微纳制造过程中,高粘度流体在微管道输运过程中存在流阻大、喷嘴易堵以及流体输运响应慢等问题。本文提出把微尺度韦森堡效应应用于高粘度流体输运中,构建了基于微尺度韦森堡效应的流体输运方法,采用旋转式的喷嘴进行高粘度流体的直写,把流体输运系统与微喷嘴有效结合在一起。解决了高粘度喷嘴易堵和流体输运响应慢等问题,实现了微量高粘度流体的快速稳定输运,并探究了基于微尺度韦森堡效应的直写性能以及在变流道直径微流控芯片、螺旋光纤等微结构制备方面的应用。考察了微尺度韦森堡效应的流体输运原理和行为,实验分析针芯转速、针芯直径、溶液粘度等对爬杆效应的作用规律,探究了微尺度韦森堡效应用于流体输运的可行性及稳定性;分析了双杆效应中两杆间距、针芯转速及溶液粘度等对溶液输运的影响;探究了微尺度韦森堡效应应用于微管输运溶液的性能,每秒溶液流量可至167pL,为窄线宽连续稳定直写奠定了基础。运用自制的基于微尺度韦森堡效应的直写装置,对直写行为开展了系统、深入研究。分析了收集板运动速度、针芯转速、溶液浓度以及收集距离对直写液膜线条形貌的影响;通过对液膜线条线宽变化的分析,探究了基于微尺度韦森堡效应直写的动态特性,直写相差10倍直径的液膜线条所需的响应时间少于0.5s,远小于挤压式的58s;直写了二维、三维微结构,验证了微尺度韦森堡效应在微量高粘度流体直写方面的稳定性及快速响应性能。开展了变流道直径的微流控芯片制作工艺研究,创新性提出螺旋光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制备方法。分析了螺旋光纤制造中启动、维持电压的影响因素;探究了收集板移动速度、针芯转速及收集距离等对螺旋光纤直径及周期的影响;测试了螺旋光纤对温度和荧光的敏感性能,使用直径为7.6μm、周期为21.5μm的螺旋光纤作为敏感单元,检测的最低荧光分子浓度为10-10mol/L,比非螺旋光纤小2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