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左心辅助装置虽已大量使用于终末期心衰患者,但能否应用于心梗患者尚存在争议。为此我们制作了羊急性心梗模型,验证左心辅助装置卸负荷干预下心梗心肌细胞坏死减少的假设;基于成立的假设,对大量存活的冬眠心肌细胞,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较全面的发现缺血、缺氧条件下的冬眠心肌细胞miRNA的变化,希望对心梗后miRNA以及心肌细胞保护的研究有所帮助。方法:6只成年小尾寒羊经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心梗模型,其中实验组3只在心脏不停跳下植入左心辅助装置(FW-Ⅱ型轴流泵),其余3只为对照组不作卸负荷处理。记录心梗后12、24、36、48、72小时CTnⅠ值评价心肌细胞损伤程度。72小时后取出标本,病理检查观察心肌细胞破坏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TUNEL法检测两组动物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将实验组、对照组的心肌组织分为心梗、梗死边带区域、正常区域三种样品。根据每种样品中miRNA的归一化表达量,计算样本间Pearson相关系数;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评价样本间的相关性,通过高通量检测技术,检测中心肌细胞miRNA,并在三种样品间进行对比,发现期间miRNA的变化情况。结果:卸负荷后各个时间点实验组CTnⅠ值变化幅度均较对照组有差异,病理发现实验组心梗及梗死边带区域炎症细胞浸润较少,坏死心肌细胞较少,大量心肌细胞呈Ⅰ冬眠细胞状态存活;而对照组对应区域炎症细胞浸润广泛,坏死心肌细胞较多。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实验组梗死边带区域心肌细胞凋亡程度低于对照组(47.83±16.24%对75.80±11.16%,P<0.05)。通过计算样本间Pearson相关系数,认为样品的重复性达到标准,并表明同种类样品间的关联性好,实验设计合理,对以上三种样本通过高通量miRNA测序,并两两间比较表明,共有53种已知miRNA,370种未知miRNA发生变化。结论:通过左心辅助装置对心梗早期心肌卸负荷,可以有效减轻心梗心肌细胞死亡程度,减少炎症细胞渗出,能为心梗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心肌细胞基础,改善治疗预后,基于成立的假设,对大量存活的冬眠心肌细胞,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较全面的发现了缺血、缺氧条件下的冬眠心肌细胞miRNA的变化,对心梗后mi RNA以及心肌细胞保护的研究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