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情境下网络空间群体行为差异的实证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uitl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活动场所。它使人们享受到了拥有通讯快捷便利、海量信息共享、实时资讯掌控等服务的生活,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数量庞大的网民。而在我国网民数量大幅度增加、网络普及率迅速提高的情况下,网络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公共危机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和破坏力都显著增加。公共危机情境下,网络空间中的群体及其行为更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如何将广大网民加以区分,不同网络群体的行为之间有哪些差异,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措施才能安抚网民的情绪、满足网民的需求,成为了公共危机情境下政府管理网络空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2012年7月中旬发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暴雨灾害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确定了网络群体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公共危机情境下不同网络群体的行为差异进行调查研究。得到结果证明在公共危机情境下,不同网络群体在行为空间维度,表现出在对事件的关注度、信息扩散强度以及信息扩散广度上的显著差异;在行为时间维度,表现出在敏感度和行为时间上的显著差异;在行为情绪维度,表现出在应激反应和情绪控制上的显著差异;在集群倾向维度,表现出在群体认同和群体情绪上的显著差异;在信息选择行为维度,表现出对各信息发布主体信任程度上的差异。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为政府管理公共危机情境下的网络空间提出了一些建议:(1)要将网络群体按照更加合理的方法区分开来,改变过去单纯的以某一特征为标准分类的做法;(2)要合理分配对不同网络群体的注意力,但不能忽略任何一种网络群体的存在,要时时关注他们的反应;(3)时刻保持警惕,尤其当公共危机事件接近尾声时更不能放松警惕,要处理好事件的收尾工作。(4)将网民问政纳入常规工作环节,在网络上提供固定的问政平台,使得网民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得到回复和解决,避免因问题的堆积和升级而导致的网络集群现象的产生;(5)在从正面提升政府信息可信度的同时打击虚假报道、不真实报道,从侧面扭转政府被动解释的局面,对各种网络群体形成有效的信息引导机制。
其他文献
以吉林省长春市某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每延米换热量、土壤温度及机组的COP,分析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对土壤热失衡的缓解作用.结果 显示,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