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遥感技术的下荆江河道演变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bu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荆江河道位于长江中游藕池口至城陵矶之间,是我国最为典型的蜿蜒型河道。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下荆江依次经历了分流分叉型、单一顺直型和单一蜿蜒型河道三个阶段。伴随河道变迁,下荆江发生了多次裁弯,并形成了独特的故道群。河道周边湿地发育良好,形成了丰富的物种资源,并拥有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两个国家亲鱼原种基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下荆江河道的演变,会直接对河道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航道、防洪及水资源开发产生深远影响。结合遥感技术大范围同步监测的优点,分析近年来下荆江河道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结合遥感影像数据与水文监测数据,分析了下荆江河段近30年的河道演变规律,并揭示了三峡工程、荆江堤防护岸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实施对河道变化产生的影响。利用下荆江段监利水文站近30年的水位数据,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最具代表性的水位区间段,为影像时相的选择提供了水位区间参考。利用2010年不同水位下环境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河道信息,分析了水位变化影响下河道的自然波动范围,探讨了水位变化对河道信息提取结果的潜在影响。选择1983~2009年代表性水位段内5个时相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MNDWI和NDWI指数提取了河道边界和河道中心线,分析了河道面积变化及摆动变化规律。结合近30年来监利水文站的水沙数据,对比了下荆江在三峡运行前后的水沙变化过程,研究三峡工程运行后对下荆江冲淤变化的影响。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计算了下荆江各级堤防的平均控制宽度,及其与平均河宽的比值,结合护岸工程建设的数据,探讨了堤防和护岸工程对河道演变的影响。  主要结论如下:  (1)下荆江不同水位段中24.5~25.5m出现频率最高,该水位段内河道面积变化率在4%以内,利用该水位段对应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河道演变规律分析具有最佳的代表性;  (2)下荆江河道提取结果分析:1983~1988年间河道面积与河宽均有所增加,1988年后不断减小。同样,1988年后河道长度和弯曲系数也不断减小,河道的摆动幅度不断减弱。下荆江河道虽然整体摆动变化不大,但局部河段变化明显。石首河段新厂河段、向家洲弯道、调关弯道等处的中心线最大摆距均在1000m以上,其中向家洲弯道在1988~1995年间发生撇弯,最大摆距达1670m。相对而言,监利河段摆动相对较小,仅乌龟洲附近河段受河流主汊变化与洲体移动影响,最大摆距超过600m。从摆动变化的时间上来看,1995年后各分段的河道形态和河道中心线的摆动都无明显的变化。  (3)三峡工程运行后下荆江年径流量无明显变化,但不同月份的月均流量变化差异性明显,输沙量明显减少,河道冲淤量及冲刷速率增加数倍,河槽不断冲刷加深,河道变窄。受堤防与护岸工程影响,下荆江河道摆动幅度逐渐减小。从干堤与子堤的控制性来看,近30年来河道的变化均未突破子堤控制范围,护岸工程对所在岸线的保护作用显著。
其他文献
叶尔羌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西部的喀喇昆仑山地区,是典型的西风带控制流域,流域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冰川和季节性积雪,其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是寒区河流的典型代表。本文选取叶尔羌
西南山区地形复杂,山高谷深,通达性差,边远性、封闭性和边缘性特征十分明显,对山区聚落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制约明显,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安全关注的重点。随着山区人口的急
监测和预报河流悬浮物浓度的沿程分布和时间变化,无论是对于河流水利工程还是河流生态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卫星遥感反演同步性好、速度快、周期短,可以实时和全面地
遥感信息能够反映陆地表层状况,是快速获取区域土壤水分信息的有效工具。由于遥感影像只能反映地表情况,仅可用于表层土壤水分的反演,在根层土壤水分的估算上面临巨大困难。基于
学位
图像分类作为对地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根据图像像元的光谱信息和空间关系,将图像中的像元进行地物类别的划分和属性确定。高光谱遥感影像高达几百条上千的波段和冗余的数据
在21世纪,亚洲的城市发展无论从数量或速度方面,都将高于任何其他洲。中国和印度是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两国的城市发展问题受到世界瞩目。开展中印两国城市扩展时空动态特征及驱
选用ARM核芯片LPC1768作为控制核心,以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构建软件平台,采用以太网和GPRS技术作为通信手段,利用带RS485通讯接口的水、电、气表组成采集单元采集用户的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起点低、速度快,发展规模和速度史无前例。然而粗放的城镇化扩张模式带来了城镇化率虚高、土地撂荒、城乡关系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当前,我国进入经济新
居住环境关乎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与住房、出行、购物、就医、就学和环境质量等民生问题密切相关。政府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也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