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要任务就是理清比较优势思想在中国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导言部分首先介绍了该论文的选题依据及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文献综述,引出本文的主旨,即对比较优势战略在中国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第二章介绍了比较优势思想在中国早期的发展雏形。古代时期的贸易体现了绝对优势论的思想,是中国比较优势思想论的萌芽阶段;而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贸易状况表现出了“静态比较优势”的特征,这种优势要么是因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要么是因为资源禀赋的差异。第三章分析了从建国到1978年期间的经济。因为建国初期的特殊国情和历史局限性中国领导人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战略。在这30年里,中国的经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违背了当时国家资源的比较优势,造成了产业结构的扭曲,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30年这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很明显,中国经济的不成功是由于选择了违背资源比较优势的赶超战略。这个阶段是比较优势的逆发展阶段。第四章介绍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发展。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表明还存在一种经济战略,它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来发展经济,而且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体现了当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这种道路后来被总结为比较优势战略。中国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就遵循了比较优势原则发展经济,事实证明它确实是成功的。中国走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历史的必然。虽然比较优势战略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地遭受着各种不同理论和经验验证的挑战,但是它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动摇。而因为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以及竞争优势三种理论之间的依存关系,也使得我们在经济发展战略上还是要立足于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同时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作用,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以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