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当前对大肠息肉的认识和治疗手段;评价张书信教授经验方“消蕈汤”治疗大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s, CRP)的疗效,探讨本方对不同病理类型、分布部位、临床症状的大肠息肉是否具有疗效方面的差别。本文对近数十年来非甾体类消炎药用于预防大肠息肉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X2检验和方差分析判断口服“消蕈汤”治疗3个月对大肠息肉的影响;通过多因素秩和检验探讨“消蕈汤”的疗效与不同息肉病理类型、息肉分布部位和患者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我们基于张书信教授多年来临床治疗大肠息肉的经验,探讨大肠息肉临床病机的核心以及兼夹证候群。研究方法:(1)首先制定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利用标准的文献检索方法,通过PubMed、CBM、CNKI三大权威数据库,对中外医学文献进行检索,对国内、国外1960年(或1978年)-2013年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初步遴选、标准排除等步骤,对非甾体类消炎药用于预防大肠息肉的RCT研究进行Meta分析。(2)对2012年1月1日-2013年1月3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肛肠科门诊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为大肠息肉的病人,持续使用“消蕈汤”治疗满3个月后,通过采集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肠镜下情况等相关资料,运用X2检验、方差分析,对本方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进行判断;(3)对上述入组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息肉的不同病理类型和分布部位进行多因素秩和检验比较,初步探讨“消蕈汤”对不同息肉病理类型、息肉分布部位和患者临床症状之间疗效的差异。(4)基于张书信教授多年来临床治疗大肠息肉的经验,介绍其治疗大肠息肉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探讨大肠息肉临床病机的核心以及兼夹证候群。研究结果:(1)Meta分析显示:OR=0.68,95%CI(0.46,1.00),整体效果检验Z=1.95,P=0.05,据结果讨论,临床运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可对大肠息肉的患病有预防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0-89岁,平均60.25±10.05岁。病理分型:炎性息肉8例,管状腺瘤12例,绒毛状腺瘤3例,管状绒毛状腺瘤15例,良性淋巴性息肉1例,增生性息肉11例。数目:单发息肉29例,多发息肉21例,≥2个解剖部位16例。(3)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临床控制14例(28%)、显效31例(62%)、有效2例(4%)、无效3例(6%):肠镜下息肉情况评价:完全缓解21例(42%)、基本缓解23例(46%)、有效3例(6%)、无效3例(6%)。(4)治疗后评价为“有效”和“无效”的7例患者(临床症状判断疗效5例,肠镜下息肉情况判断疗效6例,其中各有4例重合)中,增生性息肉1例,绒毛状腺瘤2例,管状绒毛状腺瘤4例,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完全消失患者20例(多发息肉8例,单发息肉12例),其中升结肠3例,横结肠6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8例,直肠1例;息肉大小减小患者27例(多发息肉单个息肉减小患者11例,单发息肉体积减小患者16例),其中回盲部1例,升结肠4例,横结肠8例,降结肠4例,乙状结肠9例,直肠1例;息肉分布范围减小患者9例,其中升结肠1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3例。多发息肉数目减少9例,横结肠5例,降结肠1例,乙状结肠2例,直肠1例。研究结论:(1)通过Meta分析认为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够预防大肠息肉。(2)通过对50例有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的大肠息肉患者进行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总有效率达94%,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比较:t=12.624,P<0.01,有显著性差异,即治疗后患者各临床症状比治疗前有明显好转。(3)肠镜下息肉情况评价总有效率达88%,治疗前、后患者肠镜下息肉情况的比较:t=7.060,P<0.01,有显著性差异,即治疗后患者电子结肠镜下见各项息肉情况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4)本方对分布于回盲部和直肠的息肉与分布于其他部位的息肉疗效相比较,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因此可以认为本方对分布于回盲部和直肠的息肉疔效相对较差。本方对绒毛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与其他病理类型息肉的疗效相比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本方对腺瘤性大肠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的疗效较其他病理类型大肠息肉相对较差。(5)对于纳呆、里急后重、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形状改变4个临床症状,本方具有明确治疗效果和治疗优势;对于嗳气,口干、便血,临床症状可部分缓解;对于腹痛、腹胀、黏液便,本方起效较慢,症状完全缓解率较低,部分缓解率尚满意,需要对症加减使用。(6)张书信教授认为,大肠息肉的临床辨治,从实以湿热下注为核心,从虚以脾气亏虚为核心,均可以“消蕈汤”为主方治疗,兼夹以三大证候:肠燥津枯、肠气郁结、肠风下血,以此为基本思路框架,随症加减,能在临床治疗大肠息肉时取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