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治理是民主在基层的广泛实践,是治理理论在社区中的应用与落实。社区是维系社会与民众的纽带,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民众赖以生活及发展的场所之一,做好社区相关工作势在必行。公众参与对社区治理具有不能忽视的重要性,居民是社区的主体,没有居民社区治理就无从谈起,社区治理的目标就是推动社区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依法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和城乡社区公民参与范围,是发展基层民主的基础工作。 我国的社区发展经历了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实现了社区居民由“单位人”到“自由人”的转变,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不足,通过以山西省大同市F社区为个案研究,首先明确公众应该以何种方式恰当的参与社区治理过程并发挥作用。其次,明确参与社区治理公众的范围及类型。最后,以社区公众的角度发现社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经过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访谈发现在F社区影响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因素有年龄、经济收入、物业公司或者居委会工作作为、居民社区归属、公众社区认知资本的影响。最后提出提升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为:政府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掌舵”而不是“划桨”;居委会回归自治地位,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成为真正的自治组织;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协同合作,形成以居委会为中心的多元网络,积极鼓励并引导社区内第三组织的发展;建设并形成参与性公众文化社区,提升公众社区归属感、提升公众参与水平、积累社会资本并且引导正面积极的公共精神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