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中“自然延伸”的国际法效力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4397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针对海洋空间的使用问题,构建了一个融入习惯国际法规则,同时结合自然科学技术应用在内的综合性法律框架体系,为沿海国家的权利与义务制定了明确的立法规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包含1个序言,正文17部分,320个条款,另有9个附件和4个决议。本论文中主要针对该公约中的第76条到第85条关于沿海国大陆架制度的约定内容。其中,尤其是在第76条第1款中提及的关于“自然延伸”的概念及其作为一国大陆架划界的首要原则的国际法效力研究。如何考量和运用自然延伸概念,处理不同地质背景下大陆架客观延伸的法律与自然属性问题,明晰其在大陆架划界中的效力问题,近年来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很大争议。尤其在国际海洋法庭于2012年裁决了孟加拉国、缅甸就孟加拉湾海洋划界案,成为国际社会第一起200海里外划界纠纷的实践。在本案裁决中,法庭不仅否定了自1969年北海大陆架划界案以来所确立的自然延伸作为大陆架权利基础的原则性法律地位,而且提出了“大陆边外缘”作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的新标准,声称只要大陆边外缘之所在该沿海国就可以要求200海里外大陆架的主权权利,而无须考虑其大陆架的地质地貌情况。这是当前国际社会适用自然延伸原则的弱化趋势,尤其对于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规定的新解读,还是为窄大陆架国家扩张其大陆架范围,致使不当划界纠纷产生提供可能,腐蚀“国际海底区域”的错误指引呢,成为当前理论研究重点,并指导一国海洋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从“自然延伸”这一概念的法律渊源与演化入手,结合大陆架制度尤其是200海里外大陆架的划界规定,通过剖析一系列的国际司法实践及理论研究,结合国家海洋法庭2012年关于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的第一案——孟加拉湾划界案中的具体情况及法官的论证过程,将“自然延伸”与“大陆边外缘”进行对比、博弈分析,探究当前自然延伸原则适用在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中的法律效力问题。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大陆架的概念和制度发展入手,对《公约》中大陆架制度的规定,尤其是200海里外大陆架界限的确定进行简要概述,指出当前大陆架划界的主要方法。同时,以国际海洋法庭最新划界案例——孟加拉湾划界案为借鉴案例,对其案件事实及判决中有关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的管辖权问题、权利基础问题、以及划界方法问题三个主要争议点进行简要介绍。针对沿海国200海里外大陆架的权利主张依据,各方的态度以及争端主要争议点进行分析,便于对其他国家形成借鉴。第二章主要分析孟加拉湾海洋划界案发生前夕,即国际社会尚未对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进行明确表态或实践前,自然延伸的发展历程,及其作为大陆架制度中的权利基础原则和划界首要原则的法律地位。结合大陆架界限委会以往对各国200海里外大陆架界限划定提案的建议,总结自然延伸原则在具体适用时的主要影响要素。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涌现了一批对“自然延伸弱化适用”的案例,通过其判决研究及演绎归纳推理发现,最终判决中自然延伸原则虽然未如以前发挥划界原则的效力,但是前提是针对200海里内或沿海国共同大陆架的地理背景下所进行的判定,或为距离标准的适用情况,或作为划界前提论证,不意味着法院对该原则的否定与摒弃,是符合国际法规定与原则本身的立法目的的,不能盲目的论述为原则本身的被替代。第三章对比自然延伸原则与孟加拉湾划界案中提出的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新标准——“大陆边外缘”的适用。通过对自然延伸弱化理论的分析,对法院就“大陆边外缘”标准的内涵及适用过程的研究,将两种模式进行对比发现不管在立法目的解读,法条效力还是具体适用效果上,自然延伸不仅没有被替代排除,反而还是“大陆边外缘”适用的前提与基础,独断的将具体规则的适用归为原则反而在法理与具体适用指引做法上不谨慎。第四章将自足于以上论证过程,结合我国、日本、韩国,在东海地区的外大陆架争端问题分析,指出日本一直变换不断的中间线原则的不合理性以及我国应当始终坚持自然延伸基本原则的主张不动摇。为我国东海200海里外大陆架中海洋权益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随着200海里外大陆架中探测技术的发展,其丰富的资源价值优势受到不断关注,新一轮“蓝色圈地运动”兴起。而国际海洋法庭在此时通过对孟、缅两国在孟加拉湾的争端做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的首次判决,是否会对自然延伸原则在200海里外大陆架中的划界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大陆边外缘”标准的提出是否构成对自然延伸原则弱化适用理论的又一有力支持,对我国200海里外大陆架的权利主张是否产生影响等问题,均对我国在东海划界问题中的政治立场及国际法主张有重要意义,正式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中自然延伸的原则地位与法律效力,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拥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沿海人口居住密度大、重大基础设施分布稠密、海洋资源丰富。同时,中国海岸带经常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的袭击,造成直接的年均经
房地产行业一直在我国的经济产业中处于支柱性地位,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成熟度与集中化程度逐步提高加上行业中的竞争形势也日趋激烈,企业品牌的价值便逐步突显出来,社会大众对于品牌的关注度与依赖程度也有所提升。所以本文便试图在已有的科学权威的评估模型基础之上并结合梳理的相关评估文献与理论,选取案例进行评估与测算,并提出相应的现实意义与应用建议。本文基于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基本背景环境,先初步挖掘所研究
由蓖麻油制得的蓖麻油基生物柴油是一种性能优良、环境友好的绿色可再生燃料。蓖麻油酸甲酯作为蓖麻油基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生产十一碳烯酸、庚醛、癸二酸、仲辛醇等化工中间体的重要原料,在精细化工、医药、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均相碱催化酯交换法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方法,因而蓖麻油酸甲酯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首先蓖麻油与甲醇在均相碱(溶于甲醇的KOH或NaOH等)催化作用下发生酯交换反应;然后经过脱甲醇、
碳基纳米材料由于其特异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性能,在传感、催化及可再生绿色能源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低维碳基纳米结构的表面功能化修饰及可控组装是构筑高效能量
<正>目的探讨超声筛查在新生儿先天性肾脏和泌尿道畸形(CAKUT)发生率及各畸形发病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在宁波市宁海县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542
会议
膜计算是通过模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而构建的一种新型计算方法,其模型通常被称为膜系统或者P系统。膜计算作为自然计算中最年轻的分支,由于生物理论和技术的融合,在计算领域得
钨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有色金属,其高效利用和高附加值加工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钨材料中,氧化钨(WO3-x,x≤3)含量丰富、成分高度可调、在一定范围的酸碱度下具有高的化学稳
谢林在承继和批判康德和费希特知识学的基础上,确证了知识学的最高原理。这个原理就是主体和客体、自我与非我的绝对同一,它不是自我,也不是非我,而只是绝对本身。这个绝对同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是否能够通过调节ROS介导的AMPK-mTOR-ULK 1自噬信号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健康成年SD大鼠(体质量230±20g)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按随机原则将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胡黄连苷Ⅱ组。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用于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通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H
<正>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一项革命性技术突破。其内容是进行DNA的体外扩增。利用PCR技术,在数小时内便可把需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