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视角下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2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作为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之一,已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生力军,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日益增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仅仅依靠企业自身进行有效的创新变得愈发困难。中小企业若想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不仅要依赖于自身拥有的资源禀赋,还需依赖于嵌入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社会资本。因此,探究各类型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有助于明确中小企业不同类型社会资本三维度影响其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为中小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环境下形成跨组织的资源获取提供依据,对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使其实现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强弱关系理论和创新生态理论,从创新生态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知识管理能力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以中小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资深老员工为主要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22.0软件和AMOS21.0软件对315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创新生态视角下中小企业技术型社会资本认知维和结构维、体制型社会资本关系维和结构维以及市场型社会资本认知维均能够促进其创新绩效的提升,但不同类型社会资本的各维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强度不尽相同;(2)创新生态视角下知识管理能力在中小企业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间存在中介作用。其中在中小企业技术型社会资本关系维、体制型社会资本认知维、市场型社会资本关系维和认知维与创新绩效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中小企业技术型社会资本结构维和认知维、体制型社会资本结构维和关系维与创新绩效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创新生态视角下环境动态性能正向调节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当环境动态性越强时,知识管理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效应就越显著,反之亦然。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对中小企业如何合理利用社会资本以提升其创新绩效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管理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阐述“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快速发展,带领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网络用户的消费习惯和需求特征也正悄然发生变化。跨境电商、代购、在线旅游预订、直播带货等新型网络消费方式方兴未艾,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网络零售不断培育消费市场新动能。由于数字经济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不断丰富网络零售产品,网络
学位
学位
学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并且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国家要继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实现国有企业战略转型,将国有企业向公司化进行转型。由此,如何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制度成为混改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对混改背景下的企业董事会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除了选择混合所有制企
学位
学位
当前处于数字经济时代,众多企业逐渐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根据最新中国共享服务领域调研报告显示,大多数企业已在近5年内建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意味着财务共享模式越来越多地被中国企业认可并应用。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大力支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如电子发票、电子档案等。财务共享作为财务转型的开拓者,是财务数字化的端点,将分散的业务集中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进行处理有利于集团专注于核心业务从而有
学位
在信息时代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比以往更加需要战略导向的管控模式。实务中企业战略与财务行为联系密切,优秀的企业通常根据企业战略来制定相应的财务决策,以平衡企业总体风险,使得债权人与股东均可接受。因此,可以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解释资本结构调整的动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资本结构决策也具有战略效应。资本结构是财务决策最终呈现的结果,管理层如何调整资本结构的过程才是未打开的黑箱。本文以中观层面——企业战略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提出“小康全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加快推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环境保护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水泥行业作为十六大重污染行业之一,在其生产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在我国环境建设的紧要关头,水泥行业理应首当其冲,承担社会责任,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建设贡献力量。H水泥公司作为水泥行业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学位
如今,世界经济发展迅猛及全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能源的消耗量急剧增加,由于能源的不可再生以及持续消耗,引发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世界各国不谋而合以可再生新能源产业推动经济朝着绿色、健康发展。同时,国家政府对新能源行业大力扶持和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出台,使得我国可再生新能源市场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新能源行业的队伍中来。无论是新能源公司进行兼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