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花马先蒿杀虫活性及活性成分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i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穗花马先蒿(Pedicularis spicata),属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近年来,有关穗花马先蒿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学研究已有报道,但关于穗花马先蒿杀虫活性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作者通过对宁夏36种植物的筛选,发现穗花马先蒿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本论文以杀虫活性为切入点,首先对穗花马先蒿粗提物的杀虫活性及活性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部位杀虫活性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采用化学分离和生物活性跟踪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穗花马先蒿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筛选,并结合GC/MS对主要成分进行初步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穗花马先蒿对不同试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分别测试了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粘虫、枸杞蚜虫和白菜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最高,后续试验以小菜蛾为靶标试虫。   2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作用方式研究   测试了穗花马先蒿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触杀、拒食和抑制生长发育活性,发现其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的触杀和拒食活性。浸渍法处理对小菜蛾3龄幼虫72 h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4.663 g·L-1,24h和48h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8.238 g·L-1、9.185 g·L-1。   3穗花马先蒿不同部位的杀虫活性比较   以小菜蛾为靶标试虫,对穗花马先蒿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杀虫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叶>花+花序>根>茎。   4穗花马先蒿活性成分的筛选   采用化学分离和活性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对穗花马先蒿中的活性成分进行逐级筛选。首先选用五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按照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对粗提物进行梯度萃取,测定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杀虫活性,选择活性较高部分(石油醚和氯仿萃取层)进行柱层析分离。经过连续三级柱层析分离,得到活性较高部分,经GC/MS分析鉴定,初步推测主要成分可能是邻苯二甲酸酯类、脂肪酸类和脂肪酸酯类化合物。
其他文献
石鲁先生离去多年了,但是先生那种对艺术的执着和用生命燃烧的创作激情以及他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rn六十年代初,是石鲁先生创作的高峰期.创作了有《东方欲晓》
期刊
杂环化合物和氨基酸是许多天然产物和合成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化合物的适当的位置引入氟原子或含氟基团后,往往能提高其生理活性。本文以自备的三氟
在不同含水溶剂体系中合成了五种新型有机配体和九种新型配合物,并培养出部分配体及配合物的单晶,对所得单晶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进行了表征。五种配体分别为新型
酞嗪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化合物。许多酞嗪衍生物都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惊厥、抗炎症、抗肿瘤效果等,发展其高效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膦酸及其酯类在有机合成、药物研发、材料合成与改性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氨基膦酸酯还作为氨基酸的类似物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合成方法也广受关注。本文设计将酞嗪与卤代烃反应成盐,对其2-位进行修饰的同时使其1-位的亲电性大大加强。使酞嗪盐于碱性条件下与亚磷酸二烷
利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合成了尺寸小于30 nm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在此基础上合成出Fe3O4/Au无机磁性复合粒子。通过各种手段使这些磁性粒子功能化,利用共价键合、吸附等方法在
本文根据无机盐可以在生物细胞壁上沉积,并形成纳米结构材料的现象、生物矿化理论及硅营养的生物学作用,选择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根霉菌为模板,人工条件下分别施以正硅
近年来,碳纳米管一直是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碳纳米管由于自身的诸多优点如,奇特的电学性质、大的比表面积和长径比、特殊的吸附特性以及强的力学性能等,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