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渗碳技术及渗碳层组织和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chichil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但是其表面硬度较低、耐磨性能及抗疲劳性能较差,导致其应用领域受到很大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表面强化处理。传统的渗碳处理,在提高表面强度的同时,极大的损害了奥氏体不锈钢原有的耐蚀性能。而通过控制渗碳温度、渗碳时间和渗碳气氛等参数,可以找到一个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的渗碳条件。在该条件下,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强度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其表面耐蚀性能并未受到较大的影响,实现表面强度和耐蚀性能合理匹配,从而达到耐蚀强化的效果。本课题系统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处理技术。开发了旨在有效去除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预处理工艺,保证了后续渗碳处理的正常进行;研究了不同的渗碳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渗碳效果的影响。金相分析和显微硬度试验显示,在450~500℃渗碳温度和32~72h保温时间下,可获得20~60μm的碳扩散强化层,其最高硬度可到达1400HV25,比原奥氏体不锈钢基体硬度提高了3倍,强化效果非常明显。通过SEM分析和XRD测定,可观察到明确的强化层组织,强化层组织的晶格常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晶格类型也发生了改变。ICP分析发现渗层中碳含量显著增加,其最高含量达到5%,远高于铁碳合金中碳的平衡浓度,呈现出超饱和特性。本课题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层的腐蚀性能,通过测定Tafel极化曲线、进行交流阻抗试验,发现在450~470℃的温度下进行低温渗碳,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能没有太大变化,表现出耐蚀强化的效果;超过470℃进行渗碳处理,不锈钢的耐蚀性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本课题还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层的摩擦学特性。环块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与奥氏体基体相比,低温渗碳层的摩擦系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磨损率大幅度下降,耐磨性能最高提高了3倍以上,并且,磨损形式也由粘着磨损变为磨粒磨损形态。
其他文献
该文研究了AB型、Ti-Ni系和钒基固溶体型贮氢电极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对AB型合金,研究了合金相形成规律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以C14相为主相的(Zr,Ti)(Mn,V,Co,Ni)
该文在全面分析大量黄土滑坡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展黄土滑坡时间预报和空间预测的重要,分析归纳了黄土滑坡形成条件和分布发育的规律.在系统分析和综述国内外黄土滑坡时空
该课题研究源于实际工程,是太湖流域污染治理"零点工程"项目之一.目的在于考察两相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医药原料废水的启动及运行控制参数,对相关行业污水处理提供技术依据.
伴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市场成为资源的重要支配者,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下我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企业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政素养,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以良好的形象和企业
随着计算机水平迅速提高以及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它在焊接技术中的使用已经深入到了各个方面.无论是在生产、科研,还是在管理方面,计算机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文针对巫峡
2020年3月26日,伊利集团再次捐款1.8亿元,用以感谢全国援鄂医疗队员和有突出贡献的科研团队,这是疫情发生后伊利的第5次捐赠,截至目前已累计捐款捐物2.8亿元.rn面对得失的选
期刊
由陶瓷相与聚合物基体复合而成的热释电复合材料,兼具氧化物陶瓷材料热释电系数高和高分子聚合物热容小、介电常数低、柔性好、可加工性强等优点,已成为目前热释电材料领域中研
该文以小鼠血清中的IgG为对象,研究了非线性色谱技术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并探索了分离工艺中相关的几外关键技术.
传统谐波条件下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误差自动检测方法在进行误差检测时耗费时间过长,检测结果准确率较低.为此提出谐波条件下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误差自动检测方法.对造成电能计量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CCHF) virus belongs to the genus Nairovirus and family Bunyaviridae. CCHF is a tickbe disease that has mostly been reported f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