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使用点探测范式的研究证实,高焦虑个体对愤怒这种负性表情具有注意偏向。然而,使用点探测范式对非焦虑个体进行研究时,并未发现非焦虑个体身上存在对负性表情的注意偏向,但使用其他实验范式却是可以发现负性偏向的。本研究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对负面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进行了研究,探讨非焦虑个体身上是否也存在对负性表情的注意偏向,以及这种偏向发生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本研究由三个实验构成,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筛选符合要求的非焦虑个体作为被试。实验一旨在研究点探测范式对于研究注意偏向是否有效,以及非焦虑个体在不同注意阶段是否存在负性注意偏向。招募被试56人,经筛选后得到有效被试42人,将被试分配到两个实验组中(刺激呈现时间分别为100ms和500ms),各组在性别、年龄和状态-特质焦虑得分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实验二招募被试31人,经筛选后得到有效被试24人,旨在探寻刺激呈现100ms时,非焦虑个体对愤怒、厌恶、恐惧和悲伤的表情是否均存在注意偏向以及注意偏向产生的机制是什么。实验二招募被试29人,经筛选后得到有效被试25人,旨在探寻刺激呈现500ms时,非焦虑个体对愤怒、厌恶、恐惧和悲伤的表情是否均存在注意偏向,注意偏向产生的机制是什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传统点探测实验范式的改进,即在实验中加入中性-中性刺激的实验组和空白屏幕的对照组,不但可以检测到负性偏向现象的存在,更可以深入分析负面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当刺激呈现100ms时,也就是注意的最初阶段,非焦虑个体身上存在对某些负性情绪表情的注意偏向,但对正性的情绪表情没有注意偏向。对于生气和恐惧这两种另人厌恶的威胁性的表情,个体存在注意偏向。而面对悲伤和厌恶的表情时,个体并不对其有注意偏向。2.当刺激呈现500ms时,也就是在注意进行第一次转换之后,非焦虑个体身上不存在对情绪性表情的注意偏向。3.对于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不同的负性情绪也有所差异。对于愤怒的表情,负性偏向的产生是由于注意警觉;对于恐惧的表情,注意警觉导致了注意偏向的产生,但在注意解除这个成分上,相比较中性的情绪表情,个体更容易将注意力从恐惧和厌恶这两种表情上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