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化治理机制研究——以杭州市S区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lovermm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觉醒,家长群体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逐步提升,参与意愿十分强烈。面对杭州市S区0-6岁儿童家长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多元化需求,S区政府在现有治理机制下已为辖区公民提供了基本的3-6岁儿童保教公共服务和少量0-3岁儿童保教公共服务,但从更高水平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视角来看,S区学前教育仍存在着家园互动水平较低、政府各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家长群体参与程度不高、0-3岁儿童保教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等现实问题。  研究者力图通过问卷调研与深入访谈的方式,对S区当前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总结了其公共服务既有优势,挖掘固有机制下仍需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并在对网络化治理理论应用于S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治理的可行性分析基础上,结合S区不同治理主体已有的资源,探索能够促进S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网络化治理机制。  研究者认为,对于S区0-3岁、3-6岁儿童保教公共服务来说,因为其发展程度和基础不同,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机制。针对前者,应当以扎根社区的第三方组织为网络集成商,将政府管理下的保育机构、市场中符合资质的保教中心、提供早期看护服务的非营利组织等合作伙伴集合起来,建构满足公民早期保教需求的网络化治理机制。针对后者,政府可以依托公办幼儿园作为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主体,以政府作为网络集成商,将私人部门、第三方组织和公民共同纳入到治理主体的网络中来,并在已有的政府官僚性服务运行体制上搭建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制定绩效评估与责任机制,协调各方关系,解决现有治理机制的弊端,共同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其他文献
世界上没有人质疑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一个人成就任何事业的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将犹如纸上谈兵。青少年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担着社会进步、民族强大的历史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具有高效率、规模化的巨大优点,但这种模式过于“标准化”、“划一化”、“同步化
在单电池中用充电-放电循环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厚度Nafion膜对多硫化钠/溴单电池效率及电池负极液中的多硫(Sx+1 2-)及硫氢根离子(HS-)向正极溶液中扩散(即透硫率)的影响.结
用户是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用户影响力研究进行综述,梳理总结用户影响力的概念,以及用户影响力的直接和间接衡量指标,列举一些常见的用户影响力分析方法
组建职教集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部决策,推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探索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人类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迎来了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降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