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盆地中深层地热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渭河盆地夹持于鄂尔多斯块体、秦岭造山带之间,区域上受四大巨型构造体系的影响,深部活动强烈,地热资源异常丰富。盆地地热开发历史悠久,至目前为止,各地区开发利用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存在未进行回灌直接排放、地热资源浪费及局部地区水头下降过快等现象,容易引发环境地质问题。因此,在对渭河盆地地温场及地热资源研究的基础上,如何更加绿色、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建立持续性开采的合理的地热开发模式尤为重要。本文以渭河盆地中深层地热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盆地深部构造热背景,在明确深部构造特征及热动力的基础上,讨论了渭河盆地地热田形成的深部背景。结合区域构造特征、深部热结构、浅部储盖条件、盆地地温场特征及地热资源量分布情况,总结盆地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初步划分出地热资源有利区,完善盆地地热田形成机理及模式,为盆地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部分理论支持。渭河盆地内莫霍面大幅度隆起,岩石圈厚度总体减薄,深部热活动强烈,盆地内通过热传导及断裂带热对流两种方式进行传递。在对大量地层测温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渭河盆地的平均地温梯度为3.49℃/100m,西安凹陷及固市凹陷平均地温梯度及热流值较高,地温梯度分别为3.85及3.62℃/100m,高于鄂尔多斯盆地,地热异常明显。总结了渭河盆地各构造单元地温纵向变化规律,盆地内埋深在1000m、2000m、3000m、4000m深度下地温分别可达4060℃、65-95℃、80-135℃、115175℃,不同深度下以西安、固市凹陷地温分布较高。在对不同岩性热导率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建立了盆地不同岩性岩石热导率与深度关系图版,总体上具有随深度的增加,热导率逐渐增大的规律,相同深度条件下泥岩热导率最低,砂岩热导率居中、白云岩热导率最大的特征。本次计算的渭河盆地地层总热量为269×1016kcal,换算标准煤为3843.84×108t。纵向上不同层位资源量差异明显,蓝田灞河组、高陵群最为富集,而平面上西安凹陷、固市凹陷资源最为丰富,是地热开发有利区。渭河盆地地热田主要是地幔热流的传导和深大控热断裂提供的通道发生热对流,并在盆地构造、储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针对渭河盆地地热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地热开发建议。
其他文献
【正】 石学敏,中医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8年6月出生于天津,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任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天津市第
<正>我国正在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迈进,保险人才则是关键,保险业只有德与能达到高度的匹配,保险的职能才能得到有效地实现。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即品行或品
柑桔产业是柯城区农业的支柱产业,柑桔产业中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柑桔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柑桔产业机械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柑桔产业机械化
东晋顾恺之是举世公认的人物画大家.根据画史记载,在其六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创作了以<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为代表的百余件作品.不过,若是追溯山水画的由来,我们也别忘了
本文考察了印度的翻译文化及翻译实践,认为从印度翻译文化史的角度看,印度翻译走过了从文化输出到文化互动再到文化抗衡的历程,其中文化输出、文化互动主要表现在梵文翻译中,
《建筑工程预算》是中等职业学校工民建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而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学好本门课程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要提
介绍了汽车防雾反光镜的膜料选择和膜系设计原理,给出了实现反光镜膜层均匀性的实用装置,叙述了汽车防雾反光镜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符合汽车防雾照明要求。 The paper introdu
本毕业设计给出了工作于X波段的聚合基(聚四氟乙烯玻纤布覆铜板)低介电常数微波板材---进口Rogers 5880、6002型微波介质基板的复介电常数(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