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临床近期、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分析临床因素及剂量学因素与生存率、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的关系。方法:2006年9月至2008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2例,中位年龄62岁(32~74岁),其中男性43例,女性9例;腺癌13例,鳞癌35例,腺鳞癌4例;中央型40例,周围型12例;Ⅲa期29例,IIIb期23例,其中T4N3者3例,T4者14例,N3者6例。放射治疗方法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处方剂量60Gy,2Gy/次,5次/周,共30次。化疗方案采用NP方案:长春瑞滨(NVP)2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DDP)60~80mg/m2,静脉滴注,第2~4天,28天为1周期,放疗期间同期化疗2周期,放疗后巩固化疗1~2个周期。观察全组患者治疗完成情况、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放化疗毒副反应、近期疗效及生存率,并同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随访截止日期为2008年12月1日,随访率100%,全组52例患者均完成三维适形放疗,总放疗时间40-50天,同期化疗完成一周期者16例(30.8%),两周期者10例(19.2%),三周期者19例(36.5%),四周期者7例(13.5%)。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者5例(9.6% ) ,部分缓解(PR)者40例(76.9% ),总有效率为86.5%。Kaplan-meier法行局控、生存分析示:1年局控率为96.43%,2年为局控率73.79%,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1年生存率为61.58%,2年生存率为39.59%,24例死亡患者中,远处转移者12例(50%),亚组分析显示影响生存率的因素有:疗前体重下降和T4分期。毒性反应分析:骨髓抑制发生率92.2%,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下降,其中1级15例(28.8%),2级14例(26.9%),3级17例(32.7%),4级2例(3.8%);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94.2%(49/52),其中1级22例(42.3%),2级18例(34.6%),3级7例(13.5%),4级2例(3.8%),3级以上严重肺炎发生率17.3%。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GTV、CTV、PTV体积、肺平均剂量、肺V5、V10和化疗周期与放射性肺炎发生存在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进行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显示肺V5≥53%为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84.6%(44/52),其中1级16例(30.8%),2级12例(23.1%),3级16例(30.8%),无4级食管炎发生。相关分析显示食管平均剂量、LETT40、LETT45、LETT50、LETT55、LETT60、V40、V45、V50、V55、V60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存在正相关关系,进一步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显示食管V55≥26%为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期N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远期疗效较好,疗前体重下降、T4分期为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毒副反应以急性血液学毒性、急性放射肺炎和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为主,患者可耐受,治疗方案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