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目前航空发动机受到压气机温度限制等影响,很难实现零马赫数起飞至高超声速飞行状态。为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宽速域飞行要求,本文提出一种预冷压缩吸气式发动机方案,通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目前航空发动机受到压气机温度限制等影响,很难实现零马赫数起飞至高超声速飞行状态。为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宽速域飞行要求,本文提出一种预冷压缩吸气式发动机方案,通过在进气道与压气机之前加装预冷器以解决航空发动机在高马赫数飞行下工作状态不佳、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首先建立预冷压缩吸气式发动机系统方案并介绍其工作原理,对发动机部件参数及总体性能参数提出设计要求。发动机工作在马赫数0~5,高度0~25km范围内。发动机设计巡航点流量为20kg/s,巡航状态为马赫5、25km高度飞行。发动机采用低温氦气作为冷却剂,液氢作为燃料。其次,本文建立了包括进气道、预冷器、压气机、涡轮、燃烧室、喷管等主要部件的设计模型与性能计算模型,通过非线性规划求解共同工作方程来确定各部件工作状态参数。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发动机部件几何结构,分析了各部件工作性能,包括:采用CFD计算进气道在不同反压下流场规律;压气机转速和级数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燃烧室再生冷却壁面温度变化规律等。再次,本文进行了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验证了选择氦气作为冷却剂的合理性,对发动机巡航点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包括冷却剂流量、压气机转速、燃烧室压力对发动机比冲、推力、效率性能的影响。最后,建立了发动机非巡航工作点模型。设计了二元可调进气道,满足不同飞行条件下发动机流量需求,进行了压气机特性曲线计算分析,并对沿等动压飞行轨迹下发动机性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发动机可稳定工作在马赫数2~5条件下,验证了发动机系统方案可行性。
其他文献
钠冷却快中子反应堆(钠冷快堆)作为第四代核电系统的发展堆型之一,其采用高比热、导热性能佳的液态金属钠作为冷却剂。对于输送液态导电金属,圆柱式线性感应电磁泵(Annular linear induction pump,ALIP)具有传统叶片式泵无法比拟的优势:没有叶片、轴等旋转部件,显著简化了密封装置,可实现泵内钠液的完全密封,避免了钠液泄露问题。ALIP电磁泵机械振动小,噪音较低,能在高温液态金属
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值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年人养老需求发生显著变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作为养老模式中重要组成部分,机构养老也在不断建设和发展中。养老
碳点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新型碳荧光纳米材料,具有低毒性、光稳定性和可调发光等优异性能,被认为是最适于生物成像的荧光探针之一。然而,目前所报道的碳点大多在蓝至绿光区域
[目的]通过体外构建鼻咽癌细胞同期放化疗抵抗模型,诱导鼻咽癌细胞同期放化疗抵抗细胞株,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比同期放化疗抵抗细胞株和母细胞株lncRNAs的差异表达,筛选参
旋转机械系统主要故障有不平衡、不对中、碰摩、轴承故障等,故障出现时会有特征信号的和频和差频成分,信号呈现不同频率信号互相调制的非高斯特征。转子系统在故障状态下振动信号通常表现出较强的非高斯性,非高斯性在频域上表现为信号中不同频率的谐波之间的非线性相位耦合关系,例如转子在不对中、碰摩等状态下振动信号中的转速倍频成分会显著增强,以及轴承发生故障后,轴承的故障特征频率、转子转频等谐波之间存在幅值调制的关
本文针对固定翼无人机自主着陆中的基于显著性分析的跑道检测算法加速问题,研究了软硬件协同的加速方法,并最终完成了协同加速系统的设计。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1、针对基于显著性的跑道检测算法,对比了几种显著性计算方法并选择适用于本文的方法;分析了如何通过显著性获取跑道感兴趣区域,并实验确定系统图像缩放倍数;研究了显著性计算中用到的几个图像处理算法的机理。2、研究了软硬件协同的设计方法。根据设计要求建立合
电火花加工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特种加工方法之一,它是基于两电极之间火花放电产生的高温对材料进行蚀除。放电通道作为加工的热源,是影响放电蚀除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本文通过仿真与观测实验对放电通道的特性进行研究,并进一步研究放电凹坑的形成过程,探索放电通道的特性对凹坑的影响。通过耦合传热场、流场及电磁场建立放电通道模型,仿真得到放电通道的各物理场分布结果,发现通道的温度在中心达到最高,自该点向四周逐渐减小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信号通路抑制剂阿帕替尼对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株LCC2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永磁同步电机由于其较小的体积,较高的气隙磁密度以及较大的转动惯量比,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近年来,伴随着新型高效永磁材料的涌现,永磁同步电机被大范围的推广。本文将永
卵运铁蛋白是鸡蛋蛋清中的四大过敏原之一,它可诱导机体发生Ⅰ型超敏反应,严重威胁鸡蛋过敏人群的身体健康。目前,鸡蛋卵运铁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功能特性方面,关于它的消化稳定性、致敏性仅仅局限于其结构,忽视了机体对致敏性的作用。肠道致敏是食物过敏主要方式之一,而且过敏原耐胃肠消化和形成较大片段是它致敏肠道的先决条件。另外,通过消化稳定性预测致敏性评估是基于完整蛋白在一定时间内是否发生降解,尚未考虑消化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