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藻组织培养及其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叶藻是海洋高等被子植物,生活于盐含量高达600mmol/L的海水中,其耐盐性之高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大叶藻是研究高等植物耐盐机理的绝好材料之一。Na~+/H~+逆向转运蛋白是一种Na~+的逆向转运体,在细胞质膜和液泡膜上均有分布,在植物耐盐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为研究对象,对它的组织培养和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进行了初步的探究。首先,通过对大叶藻进行移植,并进行组织培养,来初步探究大叶藻在海水中生活的限制因子以及组织培养的最佳器官、组织和最适激素组合和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大叶藻移植后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海水温度;大叶藻生长的最适温度是10~20℃;大叶藻对盐度的耐受性很强,它可以在盐度为20‰~48‰的范围内正常生长;地下茎是组织培养的最适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激素(2,4-D)浓度为2mg/L。其次,通过提取大叶藻基因组DNA,根据设计的简并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纯化PCR产物,连接,重组质粒转化,蓝白斑筛选等操作,并测序,提交测定序列到NCBI进行BLASTN,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大肠杆菌的基因组序列相似性较高,而与其它物种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没有相似性。原因可能是PCR产物连接到测序载体时错误或测序错误,所测的结果可能为细菌序列。接下来可以对测序样品进行进一步的纯化或是重新设计引物,来继续作出大叶藻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基因组克隆。同时在所成功提取出的大叶藻叶片组织的总RNA基础上,做出cDNA克隆,再通过RT-PCR和RACE技术等研究方法,来试图探究大叶藻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然后可结合Northern技术来研究其表达情况。研究大叶藻中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对于了解不同植物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在结构与功能上的差异,以及进一步深入了解该类基因的耐盐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大叶藻中分离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很可能具有更强大的Na~+/H~+离子逆向转运功能,将其用于遗传转化,对于提高作物耐盐性将会更加有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探索大叶藻移植及组织培养的条件,为进一步进行大叶藻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方便,例如大叶藻养殖、大叶藻基因的筛选等方面。
其他文献
利用有限元法对柴油机气缸盖进行了模态分析,获得了气缸盖的基本振型和相关频率,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因而可利用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完成气缸盖的动态响应
提起“蒙汗药”,人们会想起《水浒传》中的吴用智取生辰纲和孙二娘在十字坡开的黑店,只要喝了混有“蒙汗药”的酒,就会昏昏睡去,任人摆布。这毕竟是古典小说中的描述,然而,“
虫类药材在我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主要的中药成分和药理之间虽未能够明确阐述,但是其在临床上已经有许多论证试验. 部分试验数据为中西药的快速融合发展产生了至关
CAD/CAM平台的系统开发是一种重要的开发方式,介绍了系统开发平台ACIS。阐述了平台的主要功能、开发接口和数据结构,并分析其各自特色。并以MUMPS表面微加工工艺为例,研究将几何模型自动转化为工艺特征模型,该方法可以跟传统机械CAD紧密结合,并实现了工艺层模型的自动构造。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确诊为卵巢囊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进行传统的开腹卵巢囊肿剥
比较不同高羊茅品种在南京地区越夏期间坪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羊茅在高温胁迫期间叶片变窄,叶色值降低,盖度、密度下降,表观质量降低;供试的14个高羊茅品种可以分为三类:
对12种不同几何结构尺寸的层板进行了系统的耦合传热数值计算,研究了通道高度、扰流柱直径、孔间距与孔径比等几何参数对层板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冷气密流条件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一直是企业管理界,尤其是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对传统建筑企业转型升级中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应该牢牢把握决策竞争力和平台竞争力这两个要素,
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使得社会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这对高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很多大学毕业生想要进入商务领域,却因为知识储备不足,商务知识的欠缺使其
研究了人工加速老化过程中蓝茎冰草种子泄漏物的变化,测定了干种子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种子老化电导率下降,蓝茎冰草种子电导率与生活力及发芽势显著正相关;老化种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