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同一性课题作为青少年的关键发展任务,一直以来颇受学界关注;而叙事疗法随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也逐渐成为心理咨询中短期与焦点治疗的重要技术。叙事以讲故事为主贯穿着个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合理且完善的理论体系。本研究以中职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意在以叙事方法作为研究范式,探求中职生自我同一性的叙事建构特点,以及叙事团体干预对低水平自我同一性的中职生的提升效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前期准备,以四川省自贡市某中职学校为例,通过发放问卷450份调查中职生自我同一性的分布情况;二、根据调查结果,在不同自我同一性地位下随机抽取相近数量的学生共75名,进行线上问卷访谈,分析其叙事建构特点,并根据调查结果设计相应的团体干预方案;三、从低水平自我同一性与低叙事建构水平的被试中发放团体招募通知,最终确定8名干预对象,并根据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团体干预。研究结果发现:(1)中职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分布人数存在显著差异,处于自我同一性混乱与延缓的中间状态(DM状态)人数最多;(2)中职生叙事建构的整体水平较低;(3)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中职生叙事建构特点存在不同,其中,叙说基调、故事水平和自我成长水平的差异显著。在叙事基调中,自我同一性完成状态(A)的个体最为积极,自延缓状态(M)、同一性完成与早闭的中间状态(AF)、早闭状态(F)、延缓与混乱的中间状态(DM)、混乱状态(D)依次递减;在故事水平中,自我同一性完成(A)的个体水平最高,同一性完成与早闭(AF)状态、同一性早闭(F)状态、同一性延缓(M)状态、同一性混乱与延缓(DM)状态、同一性混乱(D)状态个体的故事水平依次递减;在自我成长水平中,自我同一性完成(A)的个体水平最高,自同一性完成与早闭的中间状态(AF)、早闭状态(F)、延缓与混乱的中间状态(DM)、延缓状态(M)、混乱状态(D)依次递减。(4)叙事团体干预对中职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有促进作用。